疫情期间的故事已然画上句号,主要就是前面提及的那三件事。实际上,还有诸多琐事,我都懒得多提。比如说有一回,女老板轻信一个陌生人,对方声称有口罩货源,她便贸然打了三十万过去,结果那钱被对方肆意挥霍。最后还是我去报的警,才勉强追回了一部分。还有之前讲过的红外线温度计项目,要么是因为我的劝阻,项目没能实施,要么是涉及金额太少,实在没什么提及的价值。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女老板能抓住疫情带来的机遇,并且在疫情结束后平稳过渡,我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疫情结束后,女老板给我涨了些工资。虽说涨的那点工资对我而言,实际意义不大,但真正重要的是,在我打工的生涯里,女老板给予了我前所未有的信任,这一点,我对她满怀感激。 然而,分别的时刻还是来临了。肯定有人会疑惑,老板如此信任你,你在这儿混得风生水起,离开岂不可惜?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不可否认,我在这里工作极为自由,女老板给予我的信任也是史无前例的。但我对女老板这个人了如指掌,甚至能洞悉她内心的想法。她确实有胆大、有魄力、做生意诚信等优点,可也存在缺点。她最大的缺点,就是对成功和金钱有着永无止境的欲望,从她疫情期间的生意风格便能看出端倪。倘若她无法克制这种不断膨胀的欲望,迟早还是会遭遇挫折。从这个层面来讲,我的离开或许对女老板来说反而是件好事。在我离开后的几年里,她做生意的风格变得沉稳许多,不再像我在的时候那般风风火火。想必是后来一些成功人士跌落神坛的案例,给她敲响了警钟。而且,没了我在背后为她收拾烂摊子,她不得不变得更加低调收敛。 不过在当时,疫情刚结束时,她依旧雄心勃勃。疫情期间我确实为她赚了不少钱,可她也给我涨了工资。以她的性格,这必然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她对我的期待会越来越高。但疫情结束后,时过境迁,我又怎么可能再创造出那般辉煌的价值呢?疫情期间的成功是诸多机缘巧合促成的,根本无法复制。面对她更高的期待,我却难以做出相应的产出,往后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所以,与其被女老板不断施压,继续艰难前行,倒不如早点和她告别。在最辉煌的时候急流勇退,日后至少还能有值得吹嘘的过往。 或许有人会说,女老板给我加工资,只是对我过去付出的一种奖励。有这种想法的人,还是太过天真肤浅。人总是要向前看的,过去的已然过去,无论我过去取得多大的成就,都已成为历史。难道有了功劳,就能躺在功劳簿上不干活了吗?年轻人,可别这么想。就算女老板是出于感激给我加了工资,她也会很快将过去抛诸脑后,转而关注未来的挑战。到那时,一旦女老板质问我:“我都给你加工资了,你怎么才做出这么点业绩?”我该如何作答?疫情期间的那种业绩,我还能再创辉煌吗?这点我心里有数,我了解人性,疫情期间的业绩我肯定做不出来了,而女老板说出那句话,却是十有八九。 反正这份工作我早就干得厌烦了,又辛苦,工资也不算高,还时常遭受女老板的无端指责,我何必还要继续忍受她的冷眼呢?没错,另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我对这里的生意模式彻底厌倦了,说白了,就是玩腻了。前几年工资不高,女老板也会对我不满,但我选择留下来,是因为我想证明自己,而且这些工作对我来说充满新鲜感。可疫情之前,我已经证明了自己,新鲜感也早已消失殆尽。如今疫情结束,回归平淡的日常,我又不得不重拾从前那套单调乏味的工作模式。 还记得以前的工作套路吗?在网上搜寻招投标信息,买下标书,报出超低价格,到投标现场去搅局。要是投标成功,就开始痛苦又折磨的供货流程;要是投标失败,就得再次重复同样的操作。这一切实在是无聊透顶。我已经成功中标过很多次了,还要让我不断重复这些事情,我实在难以忍受。 其实,我对自己的性格十分了解,就像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里的“不高兴”。让我反复做同样的事情,我的内心只有抗拒,满满的都是“不高兴”。而当我内心不高兴的时候,我肯定会顺着自己的性子来。终于有一天,我向女老板提出了辞职。 女老板听到我辞职的消息,惊讶得呆立在原地,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说道:“我怎么也想不到,你会辞职?”这有什么想不到的呢?在职场上,往往是你最意想不到会辞职的那个人,最终却选择了离开。我辞职的那几天,女老板的情绪似乎有些低落和混乱,但后来她还是调整好了心态。她觉得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我在外面闯荡一番,被社会“教育”之后,还是会回来找她的。因为她以前有过几个心腹员工,离职后又被她招了回来,有过这样的经验,所以她淡定地放我走,还说:“好吧,既然你这么坚决,我也不能阻拦你。不过,如果有一天在外面混得不好了,随时欢迎你回来。”但我终究没有再回去。想想看,上一家公司,董事长和董事长的儿子多次邀请我回去,我都没答应,这里我又怎么会再回去呢?何况这里的工作还如此辛苦…… 后来,过了很长时间,我都没有再联系女老板。她终于等不及了,有一天说要请我吃饭,我猜她大概是想劝我回去上班。那天吃饭是在一个会所的包间,果不其然,她还是希望我能回去。她跟我说,只要我回去,合作方式都可以谈,要么给我更高的工资,要么和我一起合伙做生意,怎么都行。 合伙做生意?算了吧,在这里工作的三年里,我做的生意还少吗?哪一次做生意不是又苦又累?而且,女老板也不是第一次跟我提合伙的事情了。她知道我有点积蓄,疫情期间就劝我出钱和她一起干。但我根本瞧不上这种生意,当时就拒绝了她,还跟她说我这辈子已经下定决心,不会涉足生意场。确实如此,这种处于社会底层的生意,大多数时候利润微薄,只有区区个位数,人却累得要死。我要是想做生意,还不如去做装饰建材生意呢,进货价乘以三,打六折卖,或者进货价乘以四,打五折卖,三个月不开张,开张吃三个月,不比做这种日用品生意轻松惬意得多?我对此毫无兴趣,果断拒绝了女老板。 最后,我趁着上厕所的机会,去会所前台结账。我大步走向前台,对前台小妹说:“某某包间,结账。”小妹礼貌地回应:“好的,这边看一下……嗯,一千元整,先生,您是刷卡还是现金?”听到这个价格,我差点没站稳,心里直骂:这什么店啊,简直就是孙二娘的黑店!两个人吃顿饭居然要一千块,怎么不去抢啊?但我还是忍住了,没有发作,毕竟女老板还在包间里,失态了不好。我只能硬着头皮说:“用某某宝……”为什么用某某宝呢?因为我身上现金没带够…… 刷完饭钱,我和女老板道别。她得知我结了账,觉得过意不去,执意要转钱给我。我继续故作大方,对她说:“某总,感谢您这三年的关照,这点小钱算什么?就当是我对您的一点心意了……”说完,女老板感动不已,欣然接受。到了门口,我目送女老板开着她的帕拉梅拉消失在夜色中。我转身骑上我的小电动车,“咕叽咕叽”地离开了这个会所。 回到家后,老婆问我和女老板聊得怎么样。我只好实话实说,告诉她最后是我请的客,花了一千块。老婆一听,当场就火冒三丈:“什么?你居然请女老板吃饭花了一千块?你以为你很有钱吗?装什么大款啊?我跟你认识这么多年,你都没请我吃过这么贵的饭,你居然请女老板吃了一千块的饭?”那天晚上,我的耳朵差点被老婆揪下来。从那以后,每次和老婆吵架,她都会提起这件事,说我请女老板吃饭花了一千块,却从没请过她。我说我请她就是了,一千块又不是花不起,可每次都被老婆拒绝:“就不给你机会,这个事儿,我要念叨你一辈子!” 好吧,不说吃饭这件烦心事了。本期最后,再聊聊别的。女老板重用我,到底用得对不对?她的选人用人眼光到底准不准呢?俗话说“三岁看老”,这句话在我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上小学和初中时的成绩册到现在还留着,我老婆经常翻出来给女儿看。她会指着老师给我的评语,拿我当反面教材教育女儿:“女儿,你看,老师给你爸的评语是: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除了这类评语,还有像“明明是栋梁之材,却喜欢往鸡窝跑”之类的。母女俩常常把我的成绩册当作笑料。 虽说我看起来无组织无纪律,但我为人正直,这一点隐藏得很深,却被女老板发现了,所以她才给予我极大的信任,无论出门谈多大的合同,都放心让我一个人去,甚至连公章都让我随身携带。那么,能不能说女老板看人很准呢?她这样用人到底对不对呢?答案可能出乎大家的意料。从结果来看,我认为女老板的用人并不正确。我确实很正直,但我这个人也非常随性,用我老婆的话说,我翻脸比翻书还快。就像我给女老板打工,最后说走就走,谁都没料到。 事实上,像我这种性格的人,并不适合被当作心腹来培养,因为说不定哪天我就会突然离开,之前的培养就白费了。为什么我能如此果断地翻脸走人呢?因为我生活简朴,从不消费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东西,买房、买车都是全款,这辈子都没有贷过款。这些处事原则让我保持了相对自由、独立的身份,也让我拥有了随时可以翻脸的底气。而我这种追求自由、独立的人,并非成为老板心腹的最佳人选。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适合被老板培养呢?我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说皮带哥吧。当皮带哥出事的时候,他的那些心腹也跟着一起深陷困境。仅仅从皮带哥个人的角度来看,他的那些心腹才是真正值得培养的人。这些人为了利益,愿意将自己和老板紧密绑定,哪怕失去个人独立、自由的身份,这难道不是很符合皮带哥的利益吗?从这个角度看,皮带哥的用人识人能力,是不是比女老板要强得多呢?大家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
Archiver|手机版|爱生活
( 苏ICP备2023004896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2 18:40 , Processed in 0.32577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