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开启了高中生活的序章,那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放纵的时光。刚迈入高一,理科学习就像难以攻克的堡垒,复杂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让我焦头烂额。与此同时,脱离了家长的紧密管束,校园生活变得散漫无序,我仿佛置身于一场失控的狂欢,在自由与迷茫中徘徊。我天真地以为,这种混乱只是暂时的,可当高二、高三的考学压力接踵而至,我才惊觉,等待我的竟是更加混沌的局面,生活就像一场没有方向的冒险,将我越卷越深。 在这段混乱的青春岁月里,我曾做过一件让自己懊悔不已的事,深深地伤害了老爸。换位思考,如果我的孩子如此对我,那份心痛与失望定会如影随形。然而,如今看着老爸平和的状态,似乎往昔的不愉快已被岁月尘封,或许时间真的是治愈一切的良药,让他选择了放下。在撰写回忆录的过程中,我也开始反思,意识到自己也该释怀了。就算未来女儿对我做出同样的事,也并非不可原谅,甚至我觉得自己不应让她承受处理过去纠葛的压力,而应主动将那些陈旧的包袱清理干净,让生活轻装上阵。 至于那件伤害老爸的具体事情,先卖个关子,本期后面再慢慢道来。 回顾自己的人生轨迹,成年之后的我,在生活的浪潮中努力拼搏,力求独立自主。找工作时四处奔波,凭借自身能力投递简历、参加面试,最终觅得安身之所;找对象结婚,遵循内心的选择,没有让父母为我的终身大事劳心费神;存钱买房,更是靠着多年的辛苦积攒,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温馨小窝。其实,父母在那个年代,也只是为生活奔波的普通人,本就没有太多余力为我操持这些。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大部分家长都和我父母一样,面对孩子的成长,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难以给出建设性的意见。想要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给予有力支持,父母需要具备丰富的社会资源,为孩子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拥有开阔的眼界,以便在孩子迷茫时指引方向;还要积累足够的财富,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和学习机会,这样才能精心为孩子铺就一条顺畅的成长之路。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获取这些资源谈何容易,具备这些条件的家长寥寥无几。多数家长如我父母一般,只是平凡世界里的普通人。能像我父亲那样,即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棍子督促我学习,在那个时代,已胜过许多对孩子不管不顾的家长。 时过境迁,如今的社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每个家庭都在时代的浪潮中收获了各自的优势。起码,现在大部分家庭的学历水平显著提升,家庭成员基本都是大学生,再加上互联网的助力,信息传播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眼界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几乎家家户户都能通过网络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在财富方面,这个时代为普通人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只要你肯付出努力,掌握正确的方法,21世纪的头十年堪称普通人积累财富的黄金时期,即便到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仍有无数人借着各种新兴行业的风口实现了财富的快速增长。对于当下的社会而言,财富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稀缺资源。虽说我要是说遍地是黄金,那肯定是夸张了,但当你站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街头,举目四望,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在阳光下闪耀,与一块块珍贵的黄金又有多大本质区别呢?从某种特殊角度来看,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遍地黄金”呢? 然而,在如今这个时代,真正稀缺的不再是财富和眼界,而是拥有丰富社会资源的人。想要拥有社会资源,单纯依靠金钱远远不够。要么手握权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配资源、推动事务发展;要么在某个专业领域拥有无可替代的权威,成为行业领军人物;再或者,投身于能够切实促进社会进步的事业,一般的普通企业很难达到这样的高度和影响力。 所以,如果真要将现在的社会和我父母养育我的那个时代进行对比,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如今大部分家长都凭借自身努力和时代机遇,拥有了更高的眼界和更多的财富,他们有能力为孩子的成长出谋划策,也有资本为孩子铺设成长道路。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看似美好的局面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因为在这个时代,太多家长都具备这些条件,家家户户都在使出浑身解数,用眼界和财富助力孩子成长,这就导致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同质化的直接后果,便是大家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激烈的内卷。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孩子们拼命奔跑,家长们也身心俱疲。卷到最后,孩子们的成长状态竟与我那个年代家长对孩子放任不管时相差无几,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有些家长过度的管控和干预,反而起到了负面作用,还不如不管。当然,这只是个别特殊情况,总体来说,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还是至关重要的,毕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别人都在用心培养孩子,如果你选择不管不顾,你的孩子必然会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一大截,吃尽苦头。 如果非要在现在的社会中找到与我那个年代优秀家长相对应的群体,那无疑就是那些拥有社会资源的家长。如今那些仅仅拥有眼界和财富的家长,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就如同三十年前那些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知之甚少的普通家长;而只有拥有社会资源的家长,才勉强能够与三十年前那些既拥有开阔眼界、雄厚财富,又掌握丰富资源的优秀家长相提并论。 扯了这么多题外话,现在言归正传。 其实,我是一个对书籍有着狂热热爱的人。即便在短视频盛行、占据人们大量闲暇时间的今天,我依然坚定不移地钟情于文字内容,对视频内容总是提不起太多兴趣,甚至有些抵触。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视频内容的信息传递速度实在太慢了。一段简单明了的话,主播常常会花费十分钟的时间来反复阐述,而我看书时,只需短短三秒钟,就能快速扫过一整页的文字,获取其中的关键信息。看书的效率相较于看视频,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正因如此,阅读文字内容能够帮助我在海量的信息中,迅速筛选出自己真正需要的部分,精准地汲取知识的养分。 效率,在学习和生活中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后面我会用实际的学习成绩来有力地证明这一点。 我对书籍的热爱,始于童年时期。那时的我,就展现出了对深奥书籍的浓厚兴趣,尤其是历史类书籍,仿佛有一种无形的魔力吸引着我。就像前面有一期我提到自己看过《后汉书》,后来仔细回想,才发现自己记错了。当时写完后,我反复在脑海中搜索那段记忆,不禁自问:我真的看过《后汉书》吗?要知道,《后汉书》的文言文晦涩难懂,以我当时初中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根本无法真正读懂其中的深意。经过一番苦苦思索,我终于记起来,我看的其实是民国时期一位作家创作的《后汉演义》,一字之差,却有着天壤之别。是“演义”,而非“书”。以我初中生的水平,若去啃二十四史里的《后汉书》,那无疑是在黑暗中摸索,根本看不清方向。我说自己看过《史记》,这倒不是夸大其词,但我看的是白话文版本,和《红楼梦》一样,都是当代作家精心翻译过来的通俗易懂的版本。这些经典古籍,如果不翻译成白话文,不仅理解起来困难重重,而且读起来也会索然无味,就算勉强能看懂,恐怕也很难让人提起兴趣深入阅读。 但演义类的书籍就截然不同了,它们就像一部部精彩绝伦的故事集,充满了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引人入胜的人物形象。而且《后汉演义》是民国时期创作的,其文字风格和现在较为接近,理解起来更加轻松容易。(说来也奇怪,《后汉演义》成书时间距离现在还不到一百年,可比起创作于几百年前的《三国演义》,读起来却还是难懂得多。难道在这两三百年的时间里,文字的发展变化如此微小,几乎没有什么进步吗?这实在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如今,三十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逝,《后汉演义》里的大部分内容我已经渐渐淡忘,但书中前面几回出现的一个奇怪的人物,却始终让我记忆犹新。这个人叫“第五种”,你说这名字取得多奇特啊,起什么不好,非要叫“第五种”。当时看到这个名字,我忍不住笑了好半天,心里一直在琢磨,他到底是“第五种”什么呢?这个奇特的名字,就像一个小小的谜团,一直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时不时地冒出来,勾起我对那段阅读时光的回忆。 小时候,由于年龄小,没有自主选择书籍的权利,老爸看什么书、买什么书回家,我就跟着看什么。但进入高中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我拥有了一种全新的自由。这里所说的自由,并非指拥有足够的金钱,能够随心所欲地购买自己想看的任何书籍,而是另一种更为珍贵的自由——精神上的自由。因为高中时我离家较远,老爸对我的管束鞭长莫及,我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选择阅读的书籍,不再受他人的限制。 更让人兴奋的是,学校门口新开了一家租书店,简直就像为我们学生量身打造的知识宝库。店里的书籍种类丰富多样,每一本都是我们学生喜闻乐见的。租书的价格相较于买书来说,便宜了许多,对于我们这些囊中羞涩的穷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让我们也能尽情畅游在书籍的海洋里。记得当时租一本书大概只需要五毛钱,为了能有足够的钱租书,我有时候会耍点小聪明,找借口不带饭,让老爸给我五块钱吃午饭。拿到钱后,我就专挑便宜的面条吃,这样一顿饭就能省下一两块钱,一个星期的租书钱就这样轻松攒下来了。 这家租书店里,数量最多的书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小说,另一种是漫画。我第一次接触《灌篮高手》这本漫画,就是在这家租书店里。当时,我被漫画里热血沸腾的篮球比赛场景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充满激情的篮球世界之中。除了《灌篮高手》,还有一本漫画让我印象极为深刻,那就是《乱马1/2》。这本漫画堪称脑洞大开,主角一会儿变成男人,一会儿又变成女人,各种无厘头的情节和搞笑的桥段层出不穷,让人忍俊不禁。我还记得当时开玩笑说,这可能是最早符合美国政治正确题材的漫画了,不过这当然只是一句玩笑话。要知道,三十年前,美国还没有政治正确这个概念,这本漫画纯粹就是日本女漫画家充满创意的恶搞之作。 后来,我又陆陆续续看了好几本漫画,但在我心中,都无法与《灌篮高手》和《乱马1/2》相媲美。《灌篮高手》因为电视上播放了动画片,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它的喜爱和印象;而《乱马1/2》则凭借其独特的搞笑风格,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上大学之后,我又邂逅了《棋魂》,不过那已经是后话,属于我大学生活里一段美好的阅读回忆了。 在租书店里,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还得是小说。漫画的阅读速度很快,一本漫画我最多十分钟就能快速浏览完,而一本小说则需要我花费好几天的时间,沉浸其中,细细品味。租书店里最受同学们欢迎的小说,主要有言情小说和武侠小说这两大类型。 说起言情小说的作家,我能想到的主要有琼瑶、席绢……除此之外,我对言情小说领域的了解就相对有限了。 其实,我从来没看过言情小说! 我为什么说得如此斩钉截铁呢?哈哈,因为我是在骗你,我心里有点小心虚。每当我心虚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用特别肯定的语气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现在悄悄告诉你,其实我看过言情小说,而且还是席绢的言情小说,更让我自己都感到惊讶的是,我居然觉得她的言情小说写得还挺好看的。 一瞬间,我都觉得自己有点不可思议,怎么会喜欢上言情小说呢?这种感觉就像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有点陌生,又有点新奇。 席绢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我大概也就看过她最出名的那几本。初中的时候,我和班上的女同学们关系十分融洽,她们经常会在班上偷偷传阅言情小说。我凭借着和她们良好的关系,总是能三言两语就借到这些小说,也因此接触到了席绢的言情世界。到了高中,学校门口有了租书店,我好像也租过一两本席绢的言情小说来打发闲暇时光。 不过,高中之后,我最多也就看过一两本言情小说,此后便彻底和言情小说“绝缘”了。因为在这个时候,我被另一种更具魅力的小说类型深深吸引,那就是: 当当当当,武侠小说。 小时候,家里有一本残缺不全的《天龙八部》,只有第一本,我至今都不知道老爸是从哪里弄来的。当时我看了之后,立刻被书中精彩绝伦的武侠世界所震撼,那些飞檐走壁的侠客、扣人心弦的江湖恩怨,让我看得如痴如醉。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段美好的阅读记忆也渐渐在我的脑海中淡去。直到高中的某一天,我突然想起小时候那本没看全的武侠小说,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想要再次走进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武侠世界,去探寻故事的后续发展。巧的是,租书店里正好有全套的《天龙八部》,我毫不犹豫地借了回来。 这一看,可就彻底一发不可收拾了,我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深深陷入了武侠小说的奇妙世界里,无法自拔。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文笔细腻,情节跌宕起伏,每一个故事都构思精巧,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仿佛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跃然纸上。他的文笔和独特的创作思路,在我看来,比我强上一百倍都不止。每一次阅读他的作品,都像是进行了一场奇妙的冒险,让我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自从看了《天龙八部》之后,我就像着了魔一样,对金庸先生的其他作品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要把他的所有作品都看个遍。哪怕《射雕英雄传》已经在电视上看过了,但我还是觉得不过瘾,非要看书才能真正领略其中的精髓,这就是金庸武侠小说独特的魅力所在,它能让人对其作品产生一种无法抗拒的痴迷。 有一首诗,巧妙地把金庸先生的书名全都串联了起来,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那就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些经典之作,我几乎都有幸拜读过,一部分是在高中时期如饥似渴地阅读的,还有一部分则是在大学阶段,在更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慢慢品味的。 高中的时候,我主要看了《天龙八部》《连城诀》《笑傲江湖》《碧血剑》《侠客行》这几本。每一本都让我沉浸在金庸先生构建的武侠江湖里,感受着江湖的恩怨情仇、侠义豪情。 可我毕竟是一名高中生,学业的压力如影随形,哪有那么多充裕的时间来看这些被老师和家长视为“闲书”的武侠小说呢? 在家里,老爸对我的学习要求十分严格,他拿着棍子监督我学习,坚决不让我看任何与学习无关的闲书。为了能偷偷看自己心爱的武侠小说,我可谓是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最后,我只能选择在晚上等老爸入睡之后,悄悄地把台灯藏进被子里,在狭小的被窝空间里,借着微弱的灯光,如痴如醉地阅读那些精彩的武侠故事。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自己为了看小说,真的是煞费苦心,那种小心翼翼、生怕被发现的感觉,仿佛就在昨天。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由于长期在昏暗的光线下看书,我的眼睛受到了严重的伤害,现在我戴的眼镜度数分别是200度和400度,这就是那段疯狂阅读时光留下的“后遗症”。 现在想想,高中时的自己精力简直旺盛得超乎想象。晚上大人们都已经进入梦乡,我却依然精神抖擞,有足够的力气从床上爬起来,偷偷看书看到半夜。如今,每当看到女儿天天晚上为了学习,刻苦地看课本看到12点,我就心疼不已,忍不住想要劝她早点休息。但转念一想,我自己当年看闲书都能看到凌晨一两点,和女儿相比,我似乎也没有什么资格去劝她。 不过,长期躲在被窝里看书,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一来,这样的阅读环境对眼睛的伤害极大;二来,就算我的精力再充沛,也还是需要充足的睡眠来保证第二天的学习状态。那么,我究竟从哪里挤出时间来看这么多的武侠小说呢? 答案不言而喻,当然是上课的时候看啊! 到了高二,我的身高已经长到了1米72,成绩却一直不太理想。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老师在安排座位时,毫无顾虑地把我安排到了全班最后一排。其实我心里也清楚,我并不是班上最高的,还有几个人比我高,但他们能坐在我前面,是因为他们学习成绩更好、更乖巧一些。而我,在老师眼中就是个无组织无纪律的家伙。 这时候的班主任就是我姐姐的班主任,我姐姐这时已经毕业了,她的去向等我考大学的时候再说。这个班主任觉得我和姐姐比起来差太多了,为什么姐姐那么优秀,而我却这么不听话,无组织无纪律呢?有了这样的对比,她就更不喜欢我了。 但我敢打赌,她这一生都不可能忘了我。原因后面再说。 彼时的我,已然彻底沉沦于武侠小说构建的奇幻世界,深深着迷。在家中,我只能趁着夜深人静,偷偷躲在被窝里,借助那微弱的灯光,如饥似渴地翻阅着书页。可这般偷偷摸摸的时光太过短暂,完全无法满足我对武侠世界的无尽向往。终于,我心一横,一不做二不休,竟将看小说的阵地转移到了课堂之上。 当我完全沉醉于武侠小说的跌宕情节之中,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我和手中的书。那些刀光剑影、侠骨柔情的故事,让我彻底失去了理智,变得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顾不上了。 回想起高一逃课去打游戏的时候,我还多少有些顾忌,只敢挑着体育课这种相对轻松的课程逃。可到了高二,自从迷上武侠小说后,我就彻底“放飞自我”了,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彻底“摆烂”了。无论是语文课上的诗词歌赋,还是数学课上的复杂公式,亦或是英语课上的单词语法,我统统都抛之脑后,只管趴在桌子底下,沉浸在武侠小说的世界里。 也巧了,那时我正好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这个位置就像是一个被老师遗忘的角落,老师很难注意到我,就算偶尔瞥见了,大概也觉得我无可救药,不想再多费口舌。毕竟在老师的刻板印象里,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十有八九都是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 在这样无人管束的环境下,我的胆子越来越大,愈发肆无忌惮。有时候坐在教室后门附近,我甚至会大剌剌地把后门打开,让阳光肆意洒在身上,自己则惬意地一边晒着太阳,一边津津有味地看小说,那模样别提有多嚣张了。 然而,这般肆意妄为的日子终究没能长久。终于,我的“受难日”毫无征兆地降临了。那天,班主任像往常一样在走廊巡查,当她经过班级后门时,一眼就捕捉到了在角落里悠然自得看小说的我。 她瞬间怒火中烧,二话不说,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室,径直走到我面前,一把夺过我手中视若珍宝的武侠小说。紧接着,她转身走到走廊上,双手用力,将那本书撕了个粉碎。 那一幕,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清晰得如同昨日发生一般。刹那间,全班同学像是被按了暂停键,齐刷刷地回头,目光在我和老师之间来回穿梭。教室里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所有人都屏气敛息,注视着这突如其来的冲突。老师撕书的时候,没有说一句话,只是用那恶狠狠的眼神死死地盯着我,仿佛要用目光将我穿透。 无需多言,所有人都明白发生了什么。同学们在短暂的惊愕后,赶忙回过头去,假装若无其事地继续认真听讲,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而我,就像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呆呆地坐在全班最后一排,阳光依旧洒在身上,可此时的我,心中却一片混乱,大脑空白,满心都是不知所措与尴尬。 本想着这期能把如何伤害老爸的事情一并讲完,没想到不知不觉竟说了这么多,看来只能留到明天再讲了。有时候我自己也纳闷,为什么在我的记忆里,上学时候的自己如此顽劣不堪呢?仔细想想,那时候还真没干过几件让老师和家长省心的事。算了,下期接着讲吧,看看那些年我还做过哪些“荒唐事”。 |
Archiver|手机版|爱生活
( 苏ICP备2023004896号|
GMT+8, 2025-4-5 18:44 , Processed in 0.23410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