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往,高中三年的经历我洋洋洒洒写了十期,而大学四年时光,到目前才完成五期内容。如此一对比,不禁让人觉得大学的娱乐生活着实有些单调。不过没关系,虽说目前关于大学过程的讲述不算多,但在临近毕业的这段关键时期,有着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比如人生的抉择、看似别无选择的无奈境遇,以及对自我的深度认知。这些内容极具价值,想必最终关于大学的篇幅不会逊色于高中,甚至可能更胜一筹。 上一期结尾提及正常毕业的问题,其实从刚开始记录大学生活起,这个话题就已出现,本期就来系统地总结一番。我们班是由两所学校联合办学组建而成,这一特殊背景致使毕业审核极为严格,最终不少同学都未能正常毕业。 我们的毕业证和学位证由本科学校颁发,毕业审核自然也由其负责。然而,日常上课却是在专科学校,管理遵循专科学校的标准。这就造成了学习过程管理与毕业管理之间存在差异,可入学时老师并未向我们详细说明。班主任只是简单交代:“你们要好好学习,毕业证是本科学校发的,审核会很严格。”但对于不好好学习的后果,以及怎样才算好好学习,怎样算不好好学习,都没有明确阐释,大家对此仅仅一知半解。 人总是这样,面对眼前的危机,每个人都会全力以赴;但若是被告知危机在四年之后才会出现,便容易放松警惕。四年,听起来多么漫长啊!心里总会想着:“这四年能做多少事?不就是修满学分、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吗?四年时间还不够吗?既然日子还长,今天何必如此辛苦?不如及时行乐,先玩个痛快,毕业时突击一下就行。” 可如今回头看,别说四年,哪怕四十年,也不过是转瞬即逝,四年时间实在是短暂。但当时身处其中的我们,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那时,包括我在内的每个人都觉得大学四年无比漫长,有大把时间可以挥霍。 只是我运气向来不错,那些可能卡住毕业证的条件,都没能难住我。下面简单列举一下这些条件。 首要条件也是最基础的,就是学分要达标。具体所需学分我已记不太清,看似简单的要求,却难住了众多同学。或许有人会疑惑,学分有何难?必修课、选修课众多,选些擅长的通过考试不就可以了?但要知道,我们并非在颁发毕业证的本校上课,而是在专科学校,这里的很多选修课不被本科学校认可,并非学了就能计入学分。所以,最终能算学分的科目基本集中在专业课上,可供自主选择的科目极少,甚至可以说没有。这就麻烦了,要修够学分,专业课几乎必须全部及格。在四年学习中,只要学分课程不及格超过两次,就会学分不够,拿不到学位证。 这条件相当苛刻!如今多数人都上过大学,有谁敢说大学四年只挂科两次?挂科三五次、七八次的大有人在。一般大学会考虑到这点,给学生提供其他弥补方式,比如通过其他选修课修满学分也能毕业。但我们没有这种选择,专科学校的许多选修课不被承认。像有一门调酒选修课,就是酒吧调酒师的工作内容,专门调制各种鸡尾酒,本科学校不承认这门课的学分。不过我觉得这门课挺不错,实用又有个性,要是在厨师学校的大专开设会很合适。还有些有趣的选修课,比如插花,我姐姐就曾学过,她还学过日语,同样是选修课。 除了专业课,数学和英语也计算学分。由于选修课少,数学和英语加起来挂科不能超过两次。成绩好的同学能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有科目都及格;但成绩欠佳的同学难免有薄弱科目。就像我,数学怎么学都学不好,考试作弊都及不了格。而有些同学则是英语学不好,怎么考都过不了及格线,毫无办法。 运气再次眷顾了我。数学只需学一年,即两个学期,共考两次。我承认自己数学差,两次都不及格,但好在大学四年数学就考这两次,只要其他科目都及格,我依然能够毕业。而英语要学三年,共考六次。当时班上有不少来自苏北的同学,因当年教育资源不均衡,他们英语基础薄弱,从高中才开始学英语,比我们南京的学生晚了三年。要知道,英语这门学科,学习越早越容易上手。所以他们在英语上吃了大亏,有的人三年六次考试,轻轻松松就挂科四次,这样一来,肯定拿不到学位证了。数学和英语,真的是运气说了算。 对了,当年大学毕业还有硬性条件,必须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班上居然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未能通过,再加上英语考试挂科,想要正常毕业更是难上加难。就像有些同学能够全面发展,所有条件都符合;但也有个别同学,所有毕业条件都不达标,不仅学分不够,英语四级也没过,这导致他们连最后的毕业论文都没心思写,或许干脆就没写。这也不难理解,大学要顺利毕业,必须依次通过各个关卡,学分要够,四级要过,在这两个条件都满足的基础上,论文再通过,才能拿到学位证。如果前面两条基础条件都不符合,写了论文也无济于事。 除了个别同学,大部分同学还是想努力挽救自己,这时就不得不提到我们的班长。我们的班长,起初对学生会活动就特别积极,到了大四,已成为学生会的小领导,都能安排大一新生去四处张贴海报了。但他似乎也缺了某些条件,拿不到学位证。 一个班五十多个人,绝大部分同学都拿不到学位证,符合条件的不超过十五个,班长也在拿不到学位证的困难群体之中,这个群体在班上成了多数派。虽说有“法不责众”这个成语,但用在此处不太恰当,原谅我一时想不到更合适的表述。总之,当时拿不到学位证的困难群体成了班上的多数派,这给了他们勇气,人多力量大,他们敢于去争取、去抗争。因为学位证是由本科学校发放的,所以这些拿不到学位证的同学一致推选班长作为代表,去和本科学校交涉,看看有没有办法补救,让他们拿到学位证。我记得,在我准备论文、考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的时候,班长一次又一次地前往本科学校,找学生处、教务处,甚至学校领导沟通。 说实话,最后这些拿不到学位证的同学到底有没有成功解决问题,我真的不知道。后来我和大学同学联系甚少,就算因某些事情联系上了,我也不好意思问人家:“当年你学位证拿到了没?”万一人家当年没拿到,我这么问,不是自讨没趣嘛。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则,我就静静地看着班长他们一次次去本科学校交涉,直到大四后期,班级的概念越来越淡。 到了大四最后阶段,班上连课都没有了。能顺利毕业的十来个同学,不是在准备论文,就是在实习,或者考证;不能顺利毕业的同学,也在想尽办法去争取、去交涉。同学之间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像我们几个南京本地选择不住校的同学,几乎都见不到其他同学。他们住校的同学,至少还能在宿舍里碰面。 大学,的确是步入社会前的重要一课,让大家学会了自我管理,也第一次让我深刻体会到运气在命运中的重要性。 好了,大学的学习生活基本就讲到这里了,但大学的内容还没完。后面还有整整两期,我会聊到人生选择的问题,以及我对自己的看法,我的性格是怎样的,我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如果做出不同的选择又会怎样,这些内容都非常有意思。算上这些,大学的篇幅说不定也得有十期左右。下一期的内容,是关于司法考试,我未能通过的客观原因,以及最有意思的,我女儿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顺便提一下,如今颁发毕业证的本科学校发展得非常好,在南京市一本学校中分数排名前十,相当厉害。而我们上课的专科学校也已升级为本科,并且它的一些优势专业,录取分数线能达到一本线,这在我们当年是难以想象的。我们学的法学专业,在这所本科学校依然存在,还成立了法学院,而专科学校后来没有再开设法学专业,我们毕业之后,这个专业就停办了。不过专科学校也因为培养出了像我这样优秀的本科生,沾了本科的光,证明了自己有能力培养合格的本科生,为后来升级为本科学校做出了贡献。 |
Archiver|手机版|爱生活
( 苏ICP备2023004896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4 12:45 , Processed in 0.83542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