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四十八章 选择?没有选择

2025-2-24 15:55| 发布者: 爱生活| 查看: 68| 评论: 0

摘要: 如今已是2023年6月,高考的硝烟刚刚散去,紧接着便迎来了填报志愿的关键时期。由于我的孩子也即将面临高考,所以我对高考志愿填报相关的内容格外关注。 在抖音、百度等平台上,众多老师每日直播讲解如何填报志愿,我 ...

如今已是20236月,高考的硝烟刚刚散去,紧接着便迎来了填报志愿的关键时期。由于我的孩子也即将面临高考,所以我对高考志愿填报相关的内容格外关注。

在抖音、百度等平台上,众多老师每日直播讲解如何填报志愿,我偶尔也会观看。每当谈及文科志愿时,我总会格外留意。当下,法学、财会和金融被公认为文科中较为出色的专业,这着实有趣,因为我恰好是文科生,还是法学专业出身,对此感触尤为深刻。

老师们所言极是,作为文科专业中唯一设有入行门槛的专业,法学无疑是个优质之选,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我虽在大学学习了法学专业,却并未在法律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这也是我在职业生涯中跳槽、找工作时,无数次被问到的问题。常常有HR在面试时问我:“你的专业是法学,为何不去考个司法考试证,成为一名律师呢?要知道,连我都在上司法考试培训班,正准备去考个律师证呢。”

HR都难以理解,律师是多么好的一个行业,大企业的HR都打算投身其中,而我作为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却为何不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曾无数次回答过HR这个问题,今天,我想再详细地解释一番。当然,正如我常说的,我对自己人生中的所有选择都不曾后悔,对于未选择律师这条路,更是如此。我只是想阐述一下原因,给他人提供一些参考。

就像那位HR所说,他非常渴望通过司法考试,获得律师从业资格,这确实是文科生的一条优质出路。实际上,半路出家通过司法考试的人不在少数,其中甚至包括我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并非普通角色,他是我毕业论文答辩时的指导老师,直至今日,我仍清晰记得他的名字。他便是半路出家进入律师行业的,三十多岁时通过司法考试,获得律师从业资格,随后从国企跳槽到我们学校,成为了我的老师,而他大学所学专业与法律毫无关联。

在课堂上,这位论文答辩老师曾向我们讲述他考司法考试的经历。在他的描述中,对于备考过程中的困难轻描淡写,更多传达的是通过考试后的成就与喜悦。事实上,这些半路出家的法学从业者,确实都是极为优秀的人才,因为司法考试绝非他描述的那般轻松,而是一场极具挑战性的考试。当年我参加司法考试的那几年,考试通过率仅有7%。这是怎样的一个概率呢?你上网搜索一下就会发现,在通过率最低的考试排名中,司法考试始终名列前茅。与其他考试,如注册会计师证、建造师证相比,司法考试的通过率简直低了一个数量级。

再以我的另一位老师为例。我们的班主任,是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毕业于标标准准的法学五院四系,不过具体是其中哪一系,因年代久远,我已记不太清。班主任刚被聘到我们学校时,就给我们讲授刑法课,那时他还未通过司法考试。你能想象吗?给我们上刑法课的老师,还是班主任,竟然没有通过司法考试,是不是有点离谱?以如今的眼光来看,确实如此,如今各个学校的法律老师理应都通过了司法考试,这是基本要求。但在当年,这种情况却很正常。那个年代,法律人才相对匮乏,作为五院四系的法学高材生,我们的班主任已然十分优秀。

我还记得,在他担任我们班主任的四年里,每年都会参加司法考试,最终在我们大四那年,与我一同参加的同一期司法考试中,他成功通过,获得了律师资格证。当然,我也有可能记错,或许他是在我们大三时通过的司法考试,但为何我印象中是大四呢?可能是因为我只有在大四参加司法考试那年,才开始关注这个问题,而在此之前,我根本不关心别人是否通过。

我们参加考试时,同学之间总会流传各种传言,比如有同学说:“司法考试可难了呢……”“对啊,我们班主任都还没通过呢……”也有可能是“班主任也是教到我们大三的时候才通过司法考试的哦……”具体是哪一年,我已记不清,也不必深究。这也恰恰说明,只有当你真正关心一件事时,才会去了解它的方方面面。

我们的班主任,作为毕业于中国法律四大名校、五院四系的法律高材生,也并非刚毕业就通过司法考试。他很幸运,大学毕业后从事的是本专业工作,此后多年,他一边在学校任教,一边学习,法律基础愈发扎实,可以说,他从未放下过本专业,几乎时刻都在钻研法学专业内容。

然而,这样的机会并非人人都有。凭借法律名校的出身,班主任才有机会从事与法律相关的职业,那像我这样并非名校出身的人呢?我又是否有这样的机会?

我第一次参加司法考试,是在在校的最后一学期,当时已确定能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便报名参加了。我的考点在市中心的一所学校,具体是哪所学校我已忘却,和高考一样,一人一座,凭准考证入场。

考试过程颇为顺利,没有什么题目能难倒我。选择题中或许有些具有迷惑性的题目,导致我选错,但后面的大题,我都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因为大部分案例老师在课堂上都讲过,即便我没有完全背下来,凭借法理知识,也能说得头头是道。在文科考试中,我还从未遇到过完全答不上来的主观题,就算瞎编也能写满一整卷子。

考试结束后,我自我感觉良好。虽不敢奢望能跻身前7%,但我自认为,在所有参加司法考试的人中,我的成绩至少能排进前20%。我为何如此有把握?原因很简单。

在我毕业的2004年,司法考试还不够完善,报名资格要求并不严格。如今网上能搜到的考试资格,已是2018年修订后的报名条件,而2018年之前的具体报名条件,如今在网上已难以查到。但我可以肯定,2004年的资格准入绝对没有现在这般严格。

为何这么说?因为在我们那个年代,半路出家的法律人多得数不胜数,包括我的论文答辩老师,他原本是国企职工,通过自学半路出家进入法律行业。

如今的司法考试为何比当年容易了一些?正是因为资格筛选更加严格,这对法学本专业的学生更具优势。例如,现在的司法考试规定,必须是法学本专业毕业生,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才可直接报名;若不是法学毕业生,则必须从事司法行业工作达三年以上,方可报名参加司法考试,这是非常合理的规则。毕竟法律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如果谁都能上个培训班、自学一下就来考试,其理论基础肯定难以达标。法律精神,并非仅仅会应试就行,更要深刻理解其背后的内涵。

按照现在的司法考试报名资格,我的毕业论文答辩老师恐怕就有些危险了,他很可能连报名这一关都无法通过,自然也就无法通过司法考试获得律师资格证。我并非认为当年的政策不好,时代在不断发展,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实际情况,我们应予以理解。

司法考试的难度在这三十年里,经历了从简单到困难再到适中的变化过程。起初之所以简单,是因为在我们那个年代之前,有许多从事法律工作多年的人,包括法官、检察官以及大量律师,他们根本没有相关证书。没错,早期根本不存在司法考试证这个东西,随着国家的发展,为了规范行业,才设立了司法考试,顺便给这些从事多年法律工作的从业者一个正式名分,所以最初设立司法考试时,难度并不高。

后来,有人发现司法考试是获得法律行业从业资格的绝佳机会,导致报名人数越来越多。早期报名条件宽松,非本专业的人也能报名,于是出现了海量人员报名司法考试的情况,这才使得考试难度大幅提高,通过率低至7%

时代继续前行,随着教育的发展,法学专业人才日益增多,早期那些从事法律工作的人,该拿证的拿了证,该退休的也退休了。面对如此众多的法律人才,自然要改善司法考试的报名条件,使其更加专业化,所以报名条件变严,非专业人员不允许报名。报名人数减少,通过率自然就提高了。

这便是司法考试几十年来,难度从简单到困难再到适中的演变过程。而我们那个年代,司法考试正处于最难的时期。2004年的司法考试,报名条件较为宽松,面向全国,无论是否为法学专业的人,都可参加考试。所以,理论上自学过的人也允许报名,对吧?但自学人群的水平必定参差不齐,所以我判断,那个年代参加司法考试的人中,约50%的人都是来“打酱油”的。而我作为法学科班出身的人,超过这50%“打酱油”的人肯定没问题,这个判断应该没错吧?实际上,我只需在剩下的50%的人中竞争即可。

从小到大,我在任何考试中都自带“大考光环”,大考成绩总是比平时小考成绩要好。所以,作为法律基础还不错的我,参加司法考试时顺顺利利写完整个卷子,最终成绩必然能排在前20%-30%之间。虽然最后没有公布成绩,但我对自己的成绩预估还是很有信心的。只是,这个成绩距离当年司法考试7%的通过率,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想想看,如果按照班主任的方式,毕业后继续从事本专业工作,持续学习,多次参加司法考试,最终才有可能通过,那将是一场漫长的持久战。此时的我,面临着人生的第一个重大选择:是毕业后继续从事本专业工作,花几年时间攻克司法考试?还是放弃司法考试,直接找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看似我在面临人生选择,但实际上,我根本没有选择的条件。我曾以为这是一道选择题,实则是一道必答题。

我的家庭再次发生了一些变故,老爸的分厂终于倒闭了。从本文第一期开始,我就提及老爸工厂要倒闭的事情,对吧?由于总厂“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老爸的分厂一直拖着,拖到四十多期,我上大学的时候才最终倒闭,这一路走来实属不易。总厂再强大,也难以承受分厂的持续亏空,最终决定让分厂倒闭,分厂员工进行分流。愿意留下的,分配到其他分厂;不愿意留下的,总厂发放几万块遣散费,让其回家。

这里再谈谈钱的问题。在那个年代,几万块遣散费究竟算多还是少呢?这得看从谁的角度来看。当时已是21世纪初,许多70后的人已投身市场经济的浪潮,前面几期我说过,在那个年代,一旦能在市场中立足,赚钱速度比开印钞机还快,对于这些在市场中如鱼得水的人来说,几万块钱根本不算什么。但如果你是体制内的职工,年纪较大,又缺乏在市场中闯荡的能力,那几万块钱可就是一笔巨款。我老爸作为体制内职工,见识有限,对那个年代的金钱概念并不清晰,在他看来,几万块钱确实是很大一笔钱。

不过,老爸运气不错,他没有选择拿这几万块钱,而是选择被分配到其他工厂。如今看来,老爸的选择十分明智。老爸智商不低,但如果他拿着这几万块钱投身市场,能成为如鱼得水的那个人吗?我看未必,在我看来,他更有可能成为“大鱼吃小鱼”中的那条小鱼。我并非贬低自己的老爸,这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在21世纪初,更多的创业机会集中在乡镇,主城区的服务业、物流业并不好做。老爸没什么文化,又不可能涉足高科技领域,对吧?所以他拿着几万块钱,很可能只是坐吃山空。

老爸最终被分配到发动机厂看仓库,发动机厂的仓库离市区非常远,老爸每天要骑自行车十几公里才能到达。他在这个仓库一干又是好几年。

这就是我家当时的状况,已经落后于时代,家庭条件不佳,所以留给我的选择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我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在我们那个年代,成为律师是有条件的,除了通过司法考试,还需在律师事务所实习三年以上。而在律师事务所实习的工资是多少呢?仅仅600-800元,非常低。

为了通过司法考试,从事法律本专业工作,除了考公务员,就只有做律师这一条路。然而,律师行业的三年实习规定却难住了我。三年实习期间收入仅有600元,以我当时的家庭状况,如何能熬过这三年?所以最终,我没有去律师事务所实习,也没有参加第二次司法考试,法律职业这条路,基本上就此中断。后面还有考公务员的机会,勉强能与法律沾边,但关于考公务员,我想表达另一个观点,与法律职业道路的选择并无关联。

至此,我的人生第一次选择便结束了。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挺同情我的?我因家庭和客观因素的制约,没能走上本专业道路,既可惜又无奈。但我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后面讲到工作时我会细说。真正有意思的是我女儿对这件事的看法,她没有被我的讲述所左右,她对这件事有两点看法:

1、老爸,你浪费了一个这么好的专业,太可惜了。

2、老爸,你说的这么多客观理由都不成立,比你困难的人多得多,很多农村孩子的家庭条件还不如爷爷当年呢,为什么他们能考上好大学,也能通过司法考试,而你却不行呢?

我竟被女儿怼得无言以对……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爱生活 ( 苏ICP备2023004896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40201133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4 12:41 , Processed in 2.02139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