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四十九章 价值观的冲突

2025-2-24 15:59| 发布者: 爱生活| 查看: 72| 评论: 0

摘要: 上一期讲述了司法考试相关的事情,由于篇幅限制,不少内容有所省略,这一期就来补充一些细节。大家还记得上一期结尾,我被女儿怼得哑口无言的场景吧? 对于我大学毕业后没有在法学专业道路上继续前行,女儿颇有感触 ...

上一期讲述了司法考试相关的事情,由于篇幅限制,不少内容有所省略,这一期就来补充一些细节。大家还记得上一期结尾,我被女儿怼得哑口无言的场景吧?

对于我大学毕业后没有在法学专业道路上继续前行,女儿颇有感触。她是个学习极为努力的孩子,一心希望能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并为之奋斗终身,这是她秉持的价值观。正因如此,她为我浪费法学专业深感惋惜,在她眼中,法学是个相当出色的专业。

她为何会觉得法学专业好呢?如今,我女儿会通过手机在视频网站上获取信息,比如B站,上面有很多指导家长如何帮孩子选专业的内容,她肯定看过。从她对法学专业的评价中,能明显看出与视频网站上老师们的观点一致。在各类视频里,老师们都评价法学是文科专业中难得的优质专业,且具备入行门槛。小小年纪的她能有这般认知,我深感欣慰。

借此机会,先聊一个相对轻松的话题——给孩子配手机。时代飞速发展,真没必要对孩子管得太严苛。孩子拥有手机并连接网络后,就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这对拓宽他们的视野大有益处。

想想当年的我,正是因为信息闭塞,见识有限,在面临人生诸多选择时懵懂迷茫,只能沿着姐姐走过的路亦步亦趋。而如今的孩子,还在上高中就能接触到高层次的见识,对未来的规划远比当年的我强得多,这无疑是件好事。

对于孩子玩手机,有的家长管得严,有的则管得松,这很正常。不同孩子性格各异,理应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比如有些小男孩热衷于打游戏,一旦沉浸其中便忘乎所以,达到一种浑然忘我的境界,这类孩子就需要正确引导。

而像我女儿,我基本不管她玩手机。因为她对游戏毫无兴趣,初中时偶尔玩玩类似奇迹暖暖那种换装游戏,上高中后几乎没再碰过。手机对她而言更多是学习工具,她常在B站上听课。我记得她考Python之前,跟着B站老师学了好几天。

说起来,我还有些惭愧。工作一天疲惫不堪的我,回家就会在客厅打开电脑玩游戏,多年来皆是如此。但女儿从未受我这个贪玩老爸的影响,她只是关上门,独自在房间里专心学习,着实难能可贵。

所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机管理策略,但完全禁止孩子玩手机并不可取。手机的话题就聊到这儿。

其实上一期结尾,女儿说的第二点才是关键所在。我和女儿的世界观、价值观截然不同。这并非在夸赞或贬低哪种世界观,因为这涉及人性深层次的东西,无关好坏,却能让人更清醒地认识自己。

先谈谈我自己的价值观,说实话,谈不上多高尚,我对自身缺点的认识倒是十分深刻。在这本回忆录里,我打算将自己剖析得淋漓尽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设,也就是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你可以是乐观积极的人、大公无私的人、努力工作的人或是全身心投入的人,这些都是常见的正面人设。人在社会中生存,往往需要展现出这些积极的一面,而将内心阴暗的部分隐藏起来,一旦阴暗面暴露,可能会让自己在社会上举步维艰。

但人设终究是人设,内心才是真实的自己,两者永远不能等同。我写这本回忆录,或者说得直白些,当作我的墓志铭,目的就是要在这世上留下真实的自己。若只是书写人设,那就违背了我的初衷,所以我会毫无保留地展现自己的阴暗面。

或许有人会问,我为何不怕暴露自己的阴暗面?不是说暴露本性会让自己在社会上难以立足吗?原因有二:其一,我早已看淡人间的财富与地位,也不再奢望争取,既然与世无争,自然无需再塑造人设;其二,我并非大奸大恶之人,内心有点小阴暗又何妨?谁还没点小心思呢?说出来反而让自己心里畅快。

当然,我也并非毫无优点,比如为人光明磊落、心态特别坦然。优点留到后面考公务员的时候再讲,先说说我人性中的缺点,也就是阴暗面:我这人最突出的两个缺点就是自私和投机。

关于自私,在后续讲述工作和生活经历时会慢慢体现。这里着重讲讲投机。这也是本期开篇提到我和女儿世界观、价值观不同的原因。

投机,既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在早期市场开放前,有个罪名叫做投机倒把,主要指利用信息差和不公平手段获取不合理的高额利润,那个年代,只要符合这个特征的行为,都可能被认定为投机倒把。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定义是我自己临时总结的,并非出自书本或专家之口,我也懒得去查找官方定义,反正我就是这么理解的,和法条、法理可能存在差异,别以为法学生说的就一定准确。

其实,除了行为上的投机,心理上也存在投机。我给心理投机下的定义是:做任何事情都企图以较小的代价获取更高的回报。

举个例子,回顾之前我讲述的高中和大学学习经历,大家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是我的惋惜吗?并非如此,反而能察觉到我有一丝骄傲与自得,甚至开心到将这些经历记录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的行为契合了投机的价值观。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我虽未取得特别高的成就,但付出比别人少,收获却并不比别人少,甚至更多。这就是我在写高中经历时,特意提及学习委员例子的原因,这件事让我内心十分畅快。

高中时,我逃课、打游戏、搞考古,考试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二,和倒数第一是加座的同桌。别人都在学校上晚自习,只有我放学就回家,想学就学,不想学就打游戏。整个高中,我付出寥寥,就这么随性地学习,最终的结果和学习委员相差无几,甚至单就高考而言,结果或许比他还好,这怎能不让我感到畅快呢?所以,高中生活是我投机心态的首次集中体现。

大学亦是如此。大学时,我还算乖巧,按时上课,从不逃课、瞎玩,但这只是最基本的。除了这些,我并没有额外付出太多。我每天在家自习法律专业知识了吗?并没有,我天天打游戏。我去图书馆了吗?去了,但都是去看《坦克装甲车辆》和武侠小说,几乎没看过本专业的书籍。我认真准备论文了吗?没有,我的论文是把各种媒体和专家的观点拼凑而成,原创内容少之又少。所以,大学的我同样付出甚少,可最终还是和其他人一样顺利毕业。不,不能说一样,我至少超过了一半同学,因为我们班至少有一半人没能顺利毕业,不是拿不到毕业证就是拿不到学位证,而这些同学中,比我努力、付出更多的大有人在。

高中和大学的这些经历,让我暗自得意,进而逐渐形成了投机的性格。然而,步入社会后我才发现,投机无法助力事业成功。残酷的社会现实告诉我,社会看重的是硬实力。不过话说回来,走上社会后我也没少干投机的事,其中不少还挺有意思,后面也会慢慢道来。

而我女儿的价值观与我截然不同,这才是最有意思的地方。还记得上一期结尾,女儿对我大学毕业没通过司法考试的第二点评价吗?“老爸,你说的这么多客观理由都不成立,比你困难的人多得多,很多农村孩子的家庭条件还不如爷爷当年呢,为什么他们能考上好大学,也能通过司法考试,而你不可以呢?”

女儿的这个观点是不是很有意思?她和我的世界观大相径庭,甚至有些冲突,我有时都疑惑,我是怎么培养出这样的女儿的?她到底是不是我亲生的?开个玩笑啦。实际上,在写这篇文章时,我仔细回忆,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女儿的世界观、价值观并非与生俱来,而是这个社会塑造的。如今的社会和我当年所处的社会已大不相同。我当年的社会刚刚开放,充满了机会与漏洞;而现在的社会发展成熟,投机的空间越来越小。

详细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大家就能明白。社会在进步,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技术愈发发达,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但还有一些方面也在悄然进步,比如社会变得越来越公平。

可能有些对社会不满的人不认同这一点,但事实胜于雄辩。就拿我和女儿的学生生涯来对比,就能深刻体会到这些进步与变化。我当年考大学时,是先填报高考志愿,然后再考试,这种规则和制度给了我这类人投机的机会,也导致了我们班学习委员的悲剧。考试前,学习委员怎么能预知自己高考时的发挥呢?他又不是未卜先知,怎么能客观地填报合适的志愿?

但如果换成现在的高考制度,先出成绩再填报志愿,还会出现学习委员那样的悲剧吗?显然不太可能,大家都能根据自己的成绩客观地填报志愿,投机成功和悲剧上演的情况都很难出现。

以此类推,从整个社会层面来看。如今想要创业成功,必须具备真才实学和真实力,得真的能研发出芯片、创造出新算法、掌握新技术,才有成功的可能。在当下,想要复制上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的财富故事,谈何容易?

那个年代,你无需懂空调生产,只需抓住信息差和资源差,从事空调贸易,就能富甲一方;无需懂芯片和编程,只需抓住信息差和资源差,做电脑组装贸易,就能成为行业巨头;无需太多资金,只要胆子大、善于搞关系,利用杠杆撬动一块地,就能成为首富。

但这些故事在今天还能重演吗?如今,当年那些成功的人,差不多都已风光不再。当年他们的成功,本质上和我高中、大学生涯相似,都是投机的结果,既占了制度的便宜,又享受了社会发展的红利。

如今大家在公平的起跑线上竞争,他们未必还能成功。当然,优秀的人在任何时代都会优秀,但至少他们很难再依靠当年的那些手段获得成功。

时代不同了,世界观自然也不同。什么样的社会塑造什么样的世界观、价值观,所谓的代沟,真实存在,本质上就是价值观的冲突。

所以女儿才会质疑我考不过司法考试的客观理由。她生活被家里安排得安稳,从未体会过经济上的窘迫,而她的学习和考试经历让她明白,只有努力学习、提升硬实力,才有可能考上理想的学校,单纯靠填报志愿的技巧这种歪门邪道获取利益是行不通的。对女儿来说,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严谨的规则和详细的排名都在告诉她,投机毫无用处,只有脚踏实地、努力考出更高分数,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有人确实能比别人付出更少努力却得到更好结果,但那并非因为钻了制度的漏洞,而是人家本身智商更高、硬实力更强。

其实社会制度的漏洞一直存在,只是会不断被修补,变得越来越规范。

好了,本期就写到这儿。其实还有很多内容不太适合写进回忆录,不过仅这些内容,也已经颇具价值了,不是吗?下一期,就来看看公务员考试又给我带来了怎样的经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爱生活 ( 苏ICP备2023004896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40201133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4 12:43 , Processed in 1.71463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