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整整两期来讲述二十年前一个法学生考司法考试的经历,不知不觉本期已经是第五十期了。要是把这些毕业相关的考试也算作大学生涯的一部分,那关于大学的内容已经写了十期,篇幅可一点不比高中少。 大学临近毕业那段时间,找工作成了生活的主旋律。对于法学生而言,毕业后的首选工作方向无非是公务员或者律师。对一个刚毕业的法学生来说,想要进入律师行业或者成为公务员,条件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苛刻。就拿律师来说,法学生需要在律师事务所实习三年,在实习期间通过司法考试,便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律师。这三年里,一边实习一边备考,有三次考试机会,真的很难三次都考不过,所以难度不算太大。而我最终没选择律师这条路,是因为我等不了三年的实习期,当时我觉得实习期的薪水实在太低。 虽然女儿为我放弃律师行业深感惋惜,但我心里清楚,自己的选择未必是错的。更早步入社会,让我在其他方面能够从容应对,这也算有得有失。更早进入社会,意味着能更早拿到薪水、更早结婚生子,也能更早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当然,缺点也很明显,过了35岁,职业生涯开始走下坡路,各种职业危机接踵而至,这是放弃律师行业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人生本就是走一步看一步,想得太多太远,有时候并没有太大意义。 除了律师行业,考公务员也是法学生的一条不错出路。虽说那是2004年的事了,但和如今相比,考公务员的流程似乎变化不大。首先要搜索招录公告,确定自己想报考的岗位,然后报名、缴费,参加考试,最后等待录取结果。 我那年还挺巧的,招录法学专业的岗位特别多,不仅各个区级、县级检察院、法院在招人,还有不少比较边缘的岗位也面向法学生。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个长江航道管理的岗位,也可能是长江渔政相关岗位,总之和长江有关,不过我没选这个。最终,我报名了我实习的那家检察院。 我选择这家检察院的理由再简单不过,因为它离我家很近,骑自行车十分钟就能到。没错,就这么一个原因,仅此而已。 报名的时候,我对公务员招录机制了解甚少。当然,在那个年代,如果我真想深入了解,提高录取命中率,还是有办法的。最简单的,我可以向同学打听;同学不知道的话,还能请教老师;要是老师也给不了合适建议,我还能上网搜索研究;实在不行,还能花钱咨询专业的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 如今看来,公务员考试关乎人的一生,无论多重视都不为过,用任何手段去钻研考试规则都无可厚非。现在的大学生对这样一场考试肯定极为重视,他们要么找培训机构培训,要么购买各种公务员考试参考书自学。只有认真对待,才能提高考试成功率。 但当年的我什么都没做。对于这次考试,我没向任何人咨询,只是自己看了看公务员招录清单,在脑海里简单过了一遍,就选了个离家近的岗位,然后就去考试了。我完全没考虑不同岗位的竞争强度、招录难度等因素,也没有做任何考试准备。我既没买过公务员考试相关书籍,也没参加过任何培训。要知道,大学里的专业考试,我们考前都还会复习好几天,可对于如此重要的公务员考试,我仅仅是挑了个离家近的岗位,报名、交钱,然后在家打游戏,直到临近考试才去考场应试。就是这么简单、直接、粗暴。 这显然不是正确的态度,也不值得夸赞,只能体现出我对自己人生的随意,这无疑是一种错误。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犯了错误,自然也要承担后果。 我必须承认,老天已经很眷顾我了,但老天也有疏忽的时候,不可能事事都照顾到我。就像公务员考试,我毫无付出,还想获得回报?如果这样都能考上,那我的世界观、价值观不知道会扭曲成什么样子,说不定以后做任何事都会选择投机取巧。毕竟高中时就有过不怎么努力却收获不错的经历,大学也有类似情况,要是公务员考试再来一次,几次下来,我的人生观肯定会彻底跑偏,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投机分子。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没过多久,成绩出来了,我的分数还挺高,超过了公务员招录投档线十几分。具体多少分我记不太清了,好像是两百多分,毕竟二十年过去了,要是记错了还请谅解。 所谓公务员招录投档线,就是说如果在我报名的岗位中,我的分数最高,那我就能获得面试资格,有机会成为公务员。比如,要是我当时选的不是家门口的检察院,而是那个和长江航道或渔政有关的岗位,肯定能入围,因为那个岗位几乎没人报名,最多也就一两个人报。 但这个成绩放在我报考的岗位上,就远远不够了。我选的岗位竞争异常激烈,我家门口的检察院位于南京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所在区名气很大,据说是那一年公务员考试中最热门的岗位。毕竟是南京市中心的检察院,一个岗位报名人数至少有两三百人。所以,我虽然轻松过了投档线,却因为岗位太过火爆,连面试入围的机会都没有。 好吧,这其实也没什么。毕竟就像我前面说的,天道酬勤,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我对这次考试根本没花多少心思,要是这样都能成功,那我不得骄傲上天?今天这篇回忆录说不定就会大肆吹嘘:“你们看,我当年压根没努力,第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就过了投档线,还被录取了,我就说我智商高吧,投机比努力有用多了!”这样一来,读者的世界观恐怕都要被我带偏了,虽然可能已经有点被带偏了…… 好吧,总结一下公务员考试。“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道酬勤”“天道好还”,和天道有关的成语数不胜数,这些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我也深以为然。我觉得天道肯定是存在的,像我这样没怎么付出就想成功的人没能考上公务员,就是天道的体现。这本书最后我会再讲讲我对道的理解。 现在继续,公务员考试失败了,但生活还得继续。我这个人吧,特别懂得自我安慰,我觉得自己的精神境界甚至远超鲁迅笔下的阿Q。现代社会对阿Q精神的定义,我上网查了一下,好像是指一个人明明没什么社会地位、没钱,却能自我安慰,从生活中找到乐趣。如果这就算阿Q精神,那阿Q本人站在我面前,恐怕都得自愧不如,说不定还得拜我为师。 就拿考公务员这件事来说,没考上的我淡定地接受了这个结果,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吗?并没有。到了今天,我不仅淡定接受,还非常感谢这个结果。我甚至觉得,正是老天对我的关爱,才让我没考上公务员。怎么样,我的脑回路是不是有点奇特?明明是失败,我却觉得祸福相依,反而是好事。 那就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会这么想。这主要是基于我对自己的了解。最根本的原因,是我的性格不太适合做公务员。如果真做了公务员,胜任工作肯定没问题,但由于性格原因,最终可能只有两种结果:一是半途而废,二是憋得难受,生不如死。 先说说第一种可能,半途而废。我这个人特别喜欢新鲜事物带来的刺激。就拿我喜欢的游戏来说,玩游戏的人目的各不相同,有的人喜欢通过游戏社交,有的人喜欢游戏带来的刺激感,有的人喜欢沉浸式的游戏体验。这就导致大家对游戏的喜好也不一样,有的人喜欢射击游戏,有的人钟情角色扮演,有的人偏爱恐怖游戏,还有很多人喜欢网络游戏,喜欢网络游戏的人往往对游戏最为长情,他们可以把一个游戏玩上好几年都不换。 而我和他们不一样,我玩游戏是为了体验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生活,所以我换游戏特别频繁。这辈子,我玩任何一款游戏都没超过三个月。一般质量好的游戏,我通关后就不再玩了;质量不好的,玩一会儿就放弃了。我不断更换游戏,就是因为我对新鲜事物的刺激有着强烈的渴望。 在工作上也是如此。我工作二十年,换过无数份工作,工作时长超过两年的就有五六个,最长的一家干了四年。我换工作并非因为怕苦怕累,也不是觉得薪水低。后面讲述工作经历时会提到,薪水低、又苦又累的工作我都做过,而且坚持了很长时间,一般人还真不一定能挺住。 我换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容易对工作失去新鲜感,很快就会产生厌烦情绪,耐不住性子。当一份工作能给我新鲜感,让我接触新事物时,我不怕吃苦受累。可以说,我在工作中吃的苦一点不比别人少,几天几夜不睡觉、常年出差、承受巨大工作压力的情况我都经历过,而且这些辛苦的工作我都至少坚持了两年以上。能坚持两年,说明我有能力克服这些困难。 但为什么两年之后我就坚持不下去了呢?因为同样的工作让我感到厌烦。刚开始从事一项工作时,会充满新鲜感,能了解以前没接触过的事物,让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更进一层。但一份工作带来的新鲜感是有限的,时间一长,总是重复做以前的事情,新鲜感的刺激就消失了。所以一般工作做到两年,我就会觉得重复、无聊,这个时候,我通常会听从内心的声音,选择跳槽。我总觉得,几年时间一直做同样的事情,简直是浪费生命。 另外,特别强调一下,我跳槽可不是因为无法胜任工作。说出来可能让人难以置信,我工作时间较长的这五六家公司里,有三家的老板在我离职后试图再次把我招回去,这个比例相当高,超过50%了吧?这三家老板都觉得我工作表现出色,其中一家老板还非常有诚意,极力挽留我,但我还是拒绝了。这都是因为我的性格,一旦工作没了新鲜感,让我不爽了,我就会辞职离开。现在想想,我对待工作实在是太随性了。 我对工作的随性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地方。一般人换工作,都会选择同行业的岗位,对吧?但我不一样,我这辈子从来没在两家同行业的公司工作过,是不是很离谱?而且,文科生的工作我做过,理科生的工作我也做过,后面会慢慢讲述文科生是如何干理科生的活的。 俗话说:“小处可以见大。”从我玩游戏的喜好就能看出我对人生、对工作的态度,是不是非常典型的喜新厌旧?所以,以我这种性格,如果进入公务员岗位,真的能安心干下去吗?我仔细思考过,觉得自己肯定坚持不了。哪怕是公务员工作,干两年我也一定会觉得无聊、枯燥、乏味,按照我的性格,肯定会辞掉公务员工作,去换其他工作。 再提一下我的老妈。虽然老妈帮不了我太多,但她一直很关心我。这么多年来,老妈对我频繁换工作感到很不安,因为我的行为和她的世界观相悖。如果当年我真考上了公务员,最后还选择辞职,老妈肯定会被气出心脏病。所以,仅仅从老妈的身体健康考虑,没考上公务员也未必是坏事。这就是坏事变好事的第一个原因,我可能会半途而废。 本期就先到这里吧,明天接着把考公务员的事情讲完,然后开启我的职业生涯。 |
Archiver|手机版|爱生活
( 苏ICP备2023004896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4 12:41 , Processed in 2.10994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