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关于在韩国企业工作的具体事务基本都已阐述完毕,后续便不会再提及这部分内容。这一期,咱们来聊聊韩国企业里的人文环境。毕竟是韩国企业,与中国企业相比,必然存在诸多差异。中国人在韩国企业工作,和韩国同事之间的关系,有融洽的一面,也有不太和谐之处。韩国企业的企业文化中,等级关系极为显著,上级对下级的压制现象随处可见,对于不太习惯这种氛围的中国人而言,想要真正融入其中,并非易事。 先从和谐的方面说起。在这家韩国企业工作时,福利待遇还算不错。每个月,每个部门按照人头会有一笔固定经费,专门用于部门团建活动。不过,韩国企业的团建活动和中国企业大不相同。中国企业的团建通常选在某个周末,组织员工去参与各种挑战自我的游戏,我也不清楚这股风潮是从何时兴起的,总之许多中国企业都热衷于这种形式,甚至还催生了专门靠承办这类团建活动生存的培训机构。 而韩国企业的团建则简单直接得多,就是下班后,全体人员前往韩国餐馆喝酒,就这么纯粹。2005年那阵子,由于韩国第二大财阀在南京建厂,一夜之间,南京冒出了许多韩国餐馆,新街口还开了一家规模颇大的韩国餐馆。那时的韩国餐馆和如今的大不一样,当时的韩国餐馆大多是韩国人或者朝鲜人经营的,从店内提供的各式各样泡菜就能判断出来。 如今的韩国餐馆,基本上都是中国人开的,菜品不是石锅拌饭,就是各类面条,要说菜肴,那便是烤肉、部队锅之类的,乍一看,似乎和韩国餐馆提供的菜品相差无几。但实际上,差别可大了,其中差别最大的当属泡菜。正宗的韩国餐馆,能提供至少二十多种泡菜,而中国人开的韩国餐馆,一般只能提供辣白菜这一种韩国泡菜。 当时,因为韩国第二大财阀在南京设厂,还顺带引来了几十家韩国配套企业,南京瞬间涌入大量韩国人,于是正宗的韩国餐馆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尤其是在工厂附近,小韩国餐馆更是数不胜数。我们每个月都会有一两天,下班后由部长带队,集体前往某家韩国餐馆喝酒。 为何说是喝酒,而不是吃饭呢?因为在韩国企业的团建中,酒是不可或缺的,每一位参与的人,无论男女,都得或多或少喝上一点。韩国的酒瓶子小巧,度数也不高,大概23度,是烧酒类型,牌子好像叫真露,或者竹露之类的,现在市面上也能买到,价格不贵。喝酒用的杯子也是那种容量一两左右的小杯子。虽说和中国常喝的酒有所不同,但喝酒的本质逻辑却是相通的。 如今,随着年轻人思想的觉醒,大家都清楚,喝酒这事儿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一种服从性测试,是上级对下级的一种压制手段。上级通过强迫下级喝酒,来彰显自己对下级的人身控制和权威。对大多数人来说,喝酒并非一件惬意之事,酒从某种角度来讲,天生就带有这样的“原罪”。所以大家去超市,看到货柜上摆满的高度酒,直接将它们与“罪恶”划等号,这也无可厚非。在中国是这样,在韩国同样如此,所有东方国家在这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在韩国餐馆开席时,所有人围坐在一张长长的长条桌旁,没有凳子,大家直接盘腿席地而坐,桌上摆满了……嗯,满满的都是泡菜,而且全都用小巧的碟子盛放着。肯定有人纳闷,泡菜怎么能摆满一桌呢?很遗憾,在正宗的韩国餐馆里,还真能做到,因为这里的泡菜至少有二十种。 有一次,韩国部长拿我打趣,他指着桌上一小碟泡菜,示意我吃。我瞧了瞧那盘泡菜,又看看部长和周围人的表情,中国同事们神色如常,可那几个韩国人却一脸坏笑地看着我。我一看就知道这其中有蹊跷,可部长盯着我,我无奈之下,只能硬着头皮夹起一点,放进嘴里尝了尝。 那一刻,那味道直冲脑门,比芥末的味道还要刺激,我的脸瞬间就扭曲了。这时,那几个韩国人哈哈大笑起来,他们看着我痛苦的表情,似乎格外开心。部长也笑着夹了一点这种泡菜,一脸享受地吃了起来。真难以想象,那种刺激性极强的菜,他怎么能若无其事地吃下去。韩国同事们向我介绍,这是某某叶子,可惜他们不懂中文,也不知道这菜的英文,只能用韩文告诉我,可我哪里记得住韩文呢?幸好现场有一位朝鲜族同事,他告诉我,这个菜是芝麻叶。 毕竟已经过去二十年了,我有可能记错,不能完全肯定这一定是芝麻叶,暂且就按我记忆中的来说吧。芝麻叶真的会这么刺激大脑吗?有没有人吃过可以告诉我呢?在中国,我从未见过这种菜,也从未吃过,只在韩国泡菜里尝过。 除了这盘芝麻叶,桌上还摆放着几十种其他泡菜,也都是用一个个小碟子装着。大部分我都尝了,味道还算可以,没有芝麻叶那种强烈的刺激感,可也正因为味道普通,没什么特别之处,所以我把其他泡菜的味道都忘记了,唯独对这芝麻叶印象深刻。 尝过泡菜后,烤肉上桌,接下来的重头戏便是喝酒了。韩国的酒都是用小瓶子装的,酒杯也不大,所以一般不太容易喝醉。这种韩国酒度数不高,还能尝出一丝微微的甜味,比国内的白酒要好入口一些。 喜欢喝白酒的朋友,实在不好意思,我并非崇洋媚外,只是我天生就讨厌酒,在我看来,三块钱一罐的啤酒都比1500块的茅台、五粮液好喝,更何况是23度的韩国真露呢,对吧?酒精度数低才是关键,按照这个逻辑,归根结底,可乐才是饮品中的“王者”。 可惜,在任何商务酒席上,都不可能让你喝可乐,除非你声明自己要开车。在各类酒中,要是非得选一个,23度的真露还算不错。韩国的酒桌上,不像中国有那么多繁杂的规矩。中国人的酒桌文化比较委婉,讲究自觉,级别低的人要主动端起酒杯去敬级别高的人,而韩国人则不是这样。我们生产管理部的部长,一句话不说,只是朝着他旁边的科长指了指酒杯,然后“嗯”了一声,示意韩国科长喝酒。韩国科长便满脸笑容,一边说着“阿该思密达!”一边乖乖地端起酒杯,侧过身子,将一杯烧酒一饮而尽。 科长喝完后,部长爽朗地大笑一阵,也端起酒杯,无需侧身,正常端坐,把酒喝光。科长喝完,其他几个韩国人以及我们这些中国员工,也都依照这样的方式喝酒。起初,我不太习惯韩国的这套规矩,还是正常端杯子喝酒,但是朝鲜族同事赶忙提醒我,要侧身,要侧身。看他那紧张的样子,再想想自己毕竟是在人家手底下打工,不注意这些细节确实不太好,于是,我也开始自觉地侧着身子喝酒,次数多了,都养成习惯了。 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可就不太好改了,以至于后来我在国内的酒桌上,端起酒杯敬酒之后,也会下意识地微微侧身,偏头去喝酒。不过,喝酒这事儿在东亚文化里都差不多,本质上就是一种服从性测试,所以国内的领导们看到我微微侧身喝酒,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反正把酒喝下去就行。 也难怪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酒桌文化,确实挺让人反感的。在韩国的酒桌上,酒过三巡,气氛一热闹起来,花样就来了。国内酒桌气氛热闹起来后,大家往往会喝更多的酒,而韩国酒桌上,大家则会玩些花样。韩国人在酒桌上的玩法还挺多的,其中玩得最多的当属“深水炸弹”。 所谓“深水炸弹”,就是用啤酒杯倒满一杯啤酒,再用烧酒杯倒满一杯烧酒,由于啤酒杯比烧酒杯大很多,所以可以直接把烧酒的杯子扔进啤酒杯子里。烧酒杯子掉下去的瞬间,啤酒杯子里会产生大量泡沫,看起来就像一颗炸弹投入其中。现在这种玩法在国内也很流行,尤其是在酒吧里,很多人都这么喝酒。不过,在国内高端的商务酒宴上,是没人会这么玩的,商务酒宴上的领导们还是很注重优雅地喝白酒。 在我们公司,喝“深水炸弹”最多的人,便是我们的物流科长。在这家企业里,物流并非一个独立部门,而是隶属于生产管理部的下属部门。生产管理部的部长,是一位气质不凡的四十岁中年男人,在讲述这份工作的第一期里提到过,是这位部长面试的我。有传言说,他是韩国第二大财阀的女婿,不知真假,但从酒桌上就能看出,他的地位远在科长之上,而且差距很大。 每次部长想玩花样,现场几个韩国人一哄闹,第一个端起酒杯的,总是我们的科长。上一期应该说过这位科长的模样吧,他身高一米九,因为体型肥胖,所以看起来格外壮实,皮肤黝黑,头发很短,还都是卷发,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头大黑熊。如此壮硕的科长,在公司里却总是点头哈腰,说着“阿该思密达”的那一个,后面还会有很多关于他的故事。 部门里的女孩子熟练地给科长倒上两杯酒,一杯啤酒,一杯烧酒。科长淡定地把烧酒杯直接扔进啤酒杯里,看着啤酒杯里瞬间涌起的泡泡,笑嘻嘻地端起酒杯,侧过身,将这杯“深水炸弹”一饮而尽。喝完之后,酒桌上的人就会为他鼓掌起哄。 科长带头喝完“深水炸弹”后,一般生产管理部的另一位科长,一位朝鲜族中国人,也会来一杯“深水炸弹”。而其他中国员工则比较自由,想喝就喝,不想喝也没人勉强,韩国人很少会起哄让中国人喝酒。我倒是被他们起哄过一次,尝了尝这个“深水炸弹”,说实话,味道还不错,因为酒精度比较低,在我看来,所有酒精度低的酒都还挺好喝的。 在韩国公司工作的这两年里,我光顾过各种韩国餐馆,包括狗肉餐馆,不过我并不觉得狗肉有多么美味,只是风味稍微独特一点罢了。除了跟着公司去团建吃过,我自己后来再没吃过。各种韩国的主食、烤肉、泡菜、火锅基本上都尝过,唯一让我印象深刻、一辈子都爱吃的,就是朝鲜冷面。面里放了冰块,汤的味道酸酸甜甜,面条也十分筋道,特别好吃。 直到现在,我也经常会去韩国餐馆吃冷面。冷面制作并不复杂,所以大部分韩国餐馆的冷面味道都还可以,挺正宗的,只有极少数韩国餐馆做得不太地道,而那种餐馆一般也经营不了多久。 从酒桌上部长和科长的行为举止,就能窥探出韩国企业的等级制度,实际上,在工作中这种等级制度的体现更为明显。下一期,咱们就来看看工作里的等级制度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一定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而我们的科长,依旧会是下一期的主角。 |
Archiver|手机版|爱生活
( 苏ICP备2023004896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4 12:41 , Processed in 1.87989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