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的第二份工作已然画上句号。如今回想起来,工厂里的工作其实也有其独到之处。在工厂工作,工资虽有,但花钱的地方着实不多。若一心想要存钱,工厂无疑是个绝佳之地。然而,一旦到市区工作,面对繁华的花花世界,处处都是消费的诱惑,无论拥有多少财富,都仿佛转瞬即逝,总觉得钱不够花。 不过,工厂工作的辛苦也是不容忽视的。身为工厂里的工程师,每日加班加点,身心俱疲不说,工作内容还单调乏味。在这样的环境中,竟有人能坚守一辈子,这我可实在难以忍受。至于工厂里的工人,尤其是流水线工人,工作状态更是令人唏嘘。他们整日重复着相同的动作,打螺丝的不停打螺丝,上板子的持续上板子,这般机械性的重复劳动,别说是干一辈子,哪怕只干个十天半个月,我都觉得难以承受。所幸,如今许多先进工厂都已引入机器人替代人工,机器人可不会抱怨工作枯燥。 从那家枯燥的液晶屏工厂离职后,我并未在家休息太久,很快便觅得了新工作,进入一家规模庞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私营企业。在2006年那个时候,太阳能电池板这一产品听起来相当高大上。太阳能在当时属于新兴事物,其生产模式与电子产品极为相似,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该产业一经兴起,国内众多企业纷纷跟风投资,国企、私企都参与其中,我入职的这家公司便是众多跟风者之一。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印记。那几年,太阳能行业的迅速火爆,直接引发了太阳能电池板原材料——硅晶片的巨大需求。如今看来,硅晶片不过是一种极为普通的东西,它从沙子中提取,产量极为可观,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和芯片等多个行业。若硅晶片短缺,许多行业都将面临停产危机,好在它并不存在短缺风险。 但在2006年,由于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的企业数量过多,硅晶片确实出现了短缺,价格也随之直线飙升。具体价格我已记不太清,似乎一片硅片售价高达50美元,这价格着实有些离谱,也可能是我记忆有误。当然,企业也可选择购买硅棒,太阳能电池厂将硅棒购回后,用线切割机切成薄片,以此降低成本。 硅片是制作太阳能电池板的基础材料。在那个年代,国内生产硅片的企业屈指可数,印象中仅有两家,一家是洛阳的国企,另一家我已记不清。 正是因为硅片短缺,工厂投资巨大的生产线陷入停产状态。老板秉持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策略,一口气招聘了几十名采购人员,打算派往世界各地的硅片工厂进行采购。不得不说,这位老板的想法确实大胆。且不说派人满世界采购是否可行,单看工厂自身的管理,就混乱不堪。 我从韩国企业跳槽到这家国内私企后,诸多方面都感到极不适应,浑身不自在。我所在的采购部,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员工,几十号人竟无人知晓该如何开展工作,每天都在工厂办公室里闲聊度日。一到中午吃饭时间,便一窝蜂地冲向食堂。工厂的大楼建得气派非凡,可食堂的状况却令人不敢恭维。大家每人拿着一个大瓷碗打饭菜,与韩国工厂丰富多样的韩餐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整个采购部,真正从事采购业务的,仅有采购部领导和工厂副总等少数几人。采购部领导会借助工厂原有的一些渠道,在外面设法弄回一些硅片和硅棒,我们其他人则负责打下手。我还记得有一次接待日本供货商,那次经历颇为有趣。 常听闻日本老龄化严重,老人都难以退休,仍需继续工作。我接待的这三位日本供应商,果真是清一色的老头,目测最年轻的也有六十岁,年纪最大的那位,头发全白,一根黑发都没有。不过,虽说他们年事已高,但货物质量确实上乘,硅片切割整齐,包装精美,比其他渠道采购来的货物强多了。由此可见,日本老龄化严重并非传言,从我的亲身经历便能得到印证。 再回到我自己。在这家企业工作没几个月,我就察觉到它的混乱无序,与之前就职的韩国外企相比,更让人缺乏安全感,于是很快便选择了离开。如今回想起来,从赚钱的角度而言,我其实错失了一个机会。企业管理混乱又何妨?新成立的企业或是规模突然扩张的企业,哪个不是管理混乱呢?恰恰是因为管理混乱,才会滋生出诸多赚钱的机会。 就拿当时采购部的领导来说,工厂急需硅片原料,他便四处寻找货源,很多货物都不知其从何而来,也不清楚经过了多少转手。倘若其中真有隐情,那必然不是小事。这便是组织突然扩张、管理混乱的企业反而赚钱机会多的原因所在。 经常刷抖音的人都知道,那些人生导师的视频里常说一句话:不要试图考验人性,因为人性经不起考验。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当然,也有人能够经受住人性的考验,比如我,但更多的人是无法经受住考验的。即便是素质相对较高的公务员群体,为何要对他们的接待标准、酒水标准乃至用餐地点都做出明确规定呢?甚至据说现在更为严格,连酒都不让喝了。这是因为人性是脆弱的,哪怕是素质较高的人群也不例外。 如此看来,在管理混乱的企业工作,赚钱的机会其实比做公务员要多,至少能多报销些餐费。做公务员想要多混点餐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至于极个别高层公务员,他们自然看不上这点小钱,不过他们的赚钱方式与我们普通人相差甚远,一般人也难以理解,自有纪检部门对他们进行监管,所以不了解的事情我也不便妄加评论。 倘若真有这样混乱的赚钱机会摆在我面前,我会去做吗?当然不会,这种赚钱方式不符合我的价值观。我在此郑重声明,我绝不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虽然听起来可能有点像。可惜的是,根本没有机会考验我的人性,我也无法证明自己的话。 在私营企业间频繁跳槽,却没有在一家企业深入沉淀,就很难融入企业的核心圈子,而融不进核心圈子,无论身处何处都只能是个工具人。工具人就工具人吧,人生简单一些也未尝不是好事。 离开这家太阳能电池工厂后,我又进入了一家颇为特殊的私营企业。说它是私营企业,其实也不太准确,因为这家企业的员工全是老国企的职工。那几年,老国企经营状况不佳,只剩下几块勉强维持的业务。为了激发老职工的积极性,老国企将一块经营状况尚可的业务剥离出来,新注册了一家公司,实行全体职工持股。靠着这块业务,这家新公司又延续了好几年的发展,而我恰好就在这个时候加入了进来。 按理说,我本不会选择这家公司,因为它的薪资水平远低于当时的平均水平,月薪还不到两千块。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我的工资如此之低,却仍比工厂里许多工龄长达二十年的老职工要高,有些老职工还会私下抱怨,新来的大学生工资怎么比他们还高。其实我的工资已经很低了,只能说,在市场竞争中落败的老国企,在其挣扎的最后几年,理念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父母辈的人见识相对较少的原因。 即便如此,我还是选择留在这里工作,如今回想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我在这里遇到了我一生中见过的智商最高的人,关于他的故事,我会在后续慢慢讲述,他的智商之高,不给个一两期篇幅来描述都不行。其二,这里的工作节奏相对较慢,与生产线一刻不停的现代化工厂截然不同。这家工厂从事装备制造业,有订单的时候忙碌,没订单的时候则十分清闲,从上到下皆是如此。 这家工厂的客户数量不多,只有一个。我作为销售,只需配合老师傅服务好这一个客户即可,工作量不大,只是需要经常出差。说到出差,这也是我愿意留在这里工作的原因之一。由于客户只有一个,所以出差地点非常固定,永远都是西安。之后,我一定要好好夸赞一下西安这座城市,它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宝地,尤其是美食众多。当然,在这里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至于我的工作岗位,非常简单,岗位名称是销售,实际上就是销售助理。整个公司只有一位销售,就是我的师傅,他独自服务公司唯一的客户。不过,那时他年事已高,即将退休。恰逢公司新招来一位总经理,总经理一看这情况,赶忙又招聘了一名销售,也就是我。 上面这段话虽然简短,但其中蕴含的信息量却很大,只有从事过企业管理的人才能体会。一个公司仅有一个销售和一个客户,这意味着公司的生存依赖于这个客户;而只有我师傅一人服务这个客户,又表明我师傅在公司的话语权极大。师傅话语权大,新来的总经理就容易受到牵制。总经理为了摆脱这种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再招聘一名销售,这样他的工作开展起来才会更加顺利。我就喜欢把事情直白地说出来,哈哈。 下一期,我就先从那位智商超高的领导说起。对了,我只短暂工作过的那家太阳能工厂,后来怎么样了呢?我并不知晓。不过,硅片这种东西,在经历了一两年的短缺之后,就再也没有短缺过。 我还记得有一次出差,在火车上遇到一位特别爱吹牛的中年老板。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和我聊起来的,大概是觉得我年纪轻轻就整日在外奔波,仿佛看到了他年轻时的影子。他跟我吹嘘说要开一家新工厂,建炉子拉单晶硅,把我听得一愣一愣的。在我的印象中,硅是一种价格昂贵的东西,要是这么容易就能生产出来,又怎么会短缺呢?当时我并不相信他。我没有留下他的联系方式,下了火车之后,自然也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成功了。不过没过几年,由于大量中国老板投身硅原料生产,硅的价格一落千丈,几乎和卖沙子的价格没什么两样,所以,那个老板肯定成功了。这难道不算有志者事竟成吗? |
Archiver|手机版|爱生活
( 苏ICP备2023004896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4 12:43 , Processed in 1.87287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