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讲述了一些我个人的经历,毕竟这些事情实实在在发生在那段时期。说来也巧,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在同一时间也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这个决策影响深远,彻底扭转了公司原有的发展轨迹。我把自己的那段经历巧妙地穿插在董事长做决策的过程中间,就像故事里的一个关键转折。现在回想起来,公司进行战略调整其实是大势所趋,只是谁都没料到董事长会走上那样一条出人意料的道路。 不再卖关子了,下面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详细地讲述一番。在我进入这家公司的第一年,整个公司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公司里的每一个人都坚守岗位,各司其职,全力以赴朝着目标奋进。尤其是矮个子销售总监,带领着他那支由一百多个销售精英组成的团队,工作开展得热火朝天。他们每天都忙着拜访客户,奔波于市场一线,乐此不疲。 其实,在上述描述中,就暗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一百多个销售兄弟在为公司带来销量和效益的同时,也使得公司在市场推广方面的投入急剧增大,公司渐渐有些不堪重负,出现了体力不支的状况。要是放在当下,对于一家运营健康的公司而言,投入千把万资金,养活一个百人团队进行落地推广,实在算不得什么大事。就像那些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在创业初期推广业务时,招聘上万名地推人员也是常见之举。毕竟时代不同了,在如今这个经济环境下,一年投入千把万资金,真的只能算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然而,这个百人团队却让公司感到吃力,其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在矮个子销售总监加入之前,这家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已经处于落后地位了。具体从哪一年开始已然难以确切知晓,广东的古镇LED照明行业逐渐崛起并形成规模。古镇生产的LED照明产品不仅价格亲民,而且品类丰富、花样繁多,逐渐展现出一统全球的王者风范,国内其他地方的LED照明企业根本无法与之抗衡。这并非说其他地方没有LED照明产业,只是这些地方的企业只能与古镇企业进行错位竞争。要么专注于古镇不太涉足的品类,比如路灯;要么致力于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价格,专攻少数高端市场,以此避开与古镇的价格大战,在市场的夹缝中艰难地获取些许销量。而那些试图通过跑量来获取市场份额的企业,早就被古镇的同行们挤压得毫无生存空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早期,我们江苏地区有好几家规模较大的LED企业,就连南京也有,可如今却都销声匿迹,毫无声息了。董事长还曾带我去拜访过南京的那家LED照明企业,在那里,董事长向我倾诉了他当年心中的隐痛……关于董事长心中的这份痛楚,我会在讲述董事长创业史的那一期详细展开,这其中的故事颇为有趣。现在,还是接着说公司当下所面临的困境。在古镇同行的激烈竞争之下,公司早已举步维艰。 咱们的董事长是一个对产品极为重视的人。自创业以来,他脑海中涌现出许多极具创新性的想法,许多灯具的独特造型和样式都出自他的首创。然而,董事长的这些创新成果却很容易被古镇的同行模仿,导致正品反而被仿品打败。为了更形象地说明这种情况,我以一个小小的产品为例。我们公司曾经有一款堪称经典的产品,它最早是由董事长亲自发明的,这是一种专门用于各种水晶灯、花灯上的小尖灯泡。可别小瞧了这个小尖泡,它可是LED尖泡,而且是全球首个在如此小巧的体积内成功解决LED散热问题的尖泡,技术含量相当高,属于高端产品。 这款小尖泡不仅产品高端,价格也相对较高,单个售价达到300元。不过,尽管价格不菲,它在当年却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常常供不应求。或许有人会觉得我是在自吹自擂,那我列举几个使用这款产品的客户,大家就能明白它的高端之处了。当时,都是哪些客户在使用呢?人民大会堂、东京帝国酒店,还有中东、美国等一些全球顶级的场所,由于时间太过久远,有些具体的地方我已经记不太清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全部都是全球最顶尖、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才会选用这种产品。凭借这些领先世界的小玩意儿,公司曾经风光无限,红火了好长一段时间。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古镇的LED照明行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而且,这里崛起的并非一两家企业,而是整个县城的人几乎都投身于LED灯具产业,形成了一个庞大且完善的LED照明产业链。当产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容易引发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终于,随着LED芯片制程技术的不断改进,芯片发热量越来越低,这为破解董事长的小发明奠定了技术基础。再加上古镇从事LED行业的人员众多,其中不乏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工程师。借着LED芯片制程改进的东风,他们终于成功破解了这款小尖泡。 很快,市场上便涌现出一款又一款价格低廉的尖泡。这些尖泡价格从几十块到十几块不等,逐渐蚕食着我们的市场份额。董事长对此十分恼火,他认为这些企业是在明目张胆地侵犯公司的知识产权,于是与古镇的这些小公司展开了长达数年的官司之争。实际上,这并不是董事长第一次与古镇的同行打官司了。在这款小尖泡之前,董事长就已经和那边的同行打了无数次官司。公司专门聘请了几家律师事务所,将公司的知识产权业务全权委托给他们。只要在市场上发现有仿造公司产品的情况,这些律师事务所就会出面维权,提起诉讼。 然而,令人无奈的是,古镇的这些小公司规模普遍较小,很多都是临时组建的草台班子。打官司不仅胜诉难度大,就算官司打赢了,也很难找到责任人执行赔偿。有些公司甚至直接跑路,消失得干干净净。久而久之,这些律师事务所对于维权也不再像起初那样积极主动了,因为即便胜诉,执行赔偿也困难重重。董事长感到万分无奈,他的每一次反击都如同重拳打在棉花上,毫无成效,根本无法对这些侵权者造成实质性的打击,这可如何是好呢? 杜兰特的经历告诉我们,当一条路走不通时,我们还有第二条路可走。既然无法战胜对手,那干脆就加入他们。不就是价格战吗?谁还不会打呢?大约在2014年,董事长又发明了一款全新的小尖泡。这一次,借助芯片制程技术的大幅进步,这款小尖泡发热量极低,而且灯泡的上下都设计有微微的小孔,能够借助气流交换实现自然散热。最为关键的是,这款小尖泡不再像之前那样售价300元一只,而是将价格大幅降至8.9元!董事长心想,既然你们要跟我拼价格,那我就跟你们拼个彻底。卖得便宜是吧?我看你们谁还能比我卖得更低,能低过八块九吗? 董事长拿着这款新发明的小尖泡,得意洋洋地向公司员工展示。当时他那副模样,就如同功夫电影里的鳄鱼帮老大一般,不可一世地大喊:“还……有……谁?”那一刻,手持售价仅8.9元小尖泡的董事长,感觉自己已经无敌于天下了。公司上下,包括矮个子营销总监在内,都对这款产品寄予厚望,认为它必将大获成功。实际上,市场的初期反应也确实不错。矮个子销售总监和他的一百多个兄弟们,那段时间拼命推广这款产品,在短短时间内就成功铺设了相当大规模的市场份额。 然而,现实却总是残酷的,打脸来得如此之快。要知道,我们面对的竞争对手可是古镇,那是整整一个城市的强大对手啊!果然,没过几个月,市场上就出现了竞争对手推出的小尖泡,而且价格竟然低至……6.9元!虽然这些小尖泡在做工方面略显粗糙,但点亮之后的照明效果却并不逊色,同样能够把环境照得亮亮堂堂。至于那些细节问题,比如模具上的毛刺、金色或银色电镀的瑕疵,根本不会有人在意。毕竟,灯泡点亮后光线刺眼,谁会傻乎乎地凑近去观察这些细节呢?那么在灯泡未点亮的时候呢?未点亮时,又有谁会特意抬头去关注头顶上的小灯泡呢?人们根本不会在乎这些小灯泡是否漂亮。于是,这些售价仅6.9元的小灯泡,又开始迅速抢占我们的市场份额。 受到6.9元小尖泡的冲击,董事长再一次遭遇了他的老对手。当然,这也不是董事长第一次遇到这类对手了。他的LED照明创业之路,就是一部不断发明创新,然后与仿造者斗争的历史,这场斗争已经持续了十几年之久。如今对手再次出现,公司只能再次找来律师团队,与他们展开新一轮的官司较量。哎,说真的,董事长真的是极具斗争精神。说到斗争精神,有一件事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是在我担任董事长助理期间,董事长曾批评我缺乏斗争精神,并且指出了我缺乏这种精神的原因,他认为我是独生子,这辈子没经历过什么挫折,所以在面对问题时总是会选择回避正面冲突,走一些所谓的捷径。 我不得不承认,董事长说得很对。我确实缺乏斗争精神,总是尽量避免正面斗争,习惯于寻找一些投机取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我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足够的信心,我觉得自己在与他人竞争或对抗时,不一定能够占据上风,所以才会尽量避免正面冲突。而董事长则截然不同,他的斗争精神十足。他的创业史,有一半都充斥着与仿造者的斗争,打官司成为了他创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斗争是需要有实际成效的,是要能够真正打赢的。董事长与这些仿造者斗争了这么多年,他赢过吗?如果他真的能够打赢,公司也不至于陷入如今这般困境。即便官司打赢了,可那些侵权的公司大多规模小,不过是些小作坊,随时都能跑路,根本无法执行赔偿。在这场较量中,敌人在暗处,我们在明处,所有的反击都如同打在棉花上,毫无意义。 所以说,在矮个子销售总监的团队加入之前,公司就已经深陷困境,陷入了与古镇同行无休止的价格战泥潭之中。董事长呢,又偏偏热衷于与别人争斗,可斗来斗去,却总是难以战胜那帮古镇的同行。究其根本原因,从LED被发现可以用于发光的那一天起,整个LED照明行业最大的创新就已经出现了。而我们董事长的那些创新,大多都只是应用层面的创新,其中90%以上都是外观专利。外观专利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太容易被仿造。后面在讲述古镇相关内容的时候,我会详细教大家如何在LED行业中立足,如何打造独一无二的产品。不过,说实话,在如今这个古镇遍地都是独特产品的时代,这些方法或许也没太大的实际意义了。 公司在市场上不断遭受古镇同行的仿造和市场抢占,这使得公司的运营变得极为被动。那些古镇的小厂子经营方式灵活多变,而我们的工厂呢?占地面积高达两百亩,规模庞大,员工数量众多,最多的时候有三千人。在当地,我们的工厂颇具名气,刚开厂的那几年,甚至还配备了好几辆厂车接送工人上下班。如此大规模的运营,必然导致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正是因为运营成本如此高昂,公司的资金链早已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其实,这一切早在矮个子销售总监和我进入公司之前就已经发生了。 尽管如此,董事长依然凭借着他出色的个人能力,试图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在我们加入公司之前,董事长为公司成功引入了风险投资。获得投资后,董事长招来了像矮个子销售总监这样的优秀人才,以及他带领的百人团队。然而,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投资,当你获得投资的同时,必然也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风险投资的概念源自西方,说来也巧,古希腊的传说中也有许多类似的故事,处处体现着“有得必有失”的道理。我非常喜欢古希腊神话,其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阿基里斯、普罗米修斯等等。(顺便插一句题外话,阿基里斯是一位大英雄,我很喜欢他主演的电影和游戏《特洛伊》) 董事长也陷入了类似的困境。资金虽然到位了,但数额并不多,估计只有千万量级。然而,董事长却要为这相对有限的资金付出高昂的代价。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千万量级的资金真的不算什么,大概也就相当于上海两套房的价值。即便在当时,这笔资金对于公司的运营而言,也远远不够。工厂的运营成本,再加上矮个子销售总监团队的整体费用,这都是一笔笔不小的开支。仅仅依靠投资不断地投入市场,却迟迟无法实现公司的自我造血功能,还要时刻面临古镇低价产品的冲击,想要打破这种困局,谈何容易。放眼望去,公司的未来一片迷茫,前途未卜。 在这种艰难的处境下,创业者通常会面临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条路是收缩战略,通过裁员、缩减公司规模、出租厂房和设备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以求生存。先保证公司能够活下去,等待下一次经济大发展的机遇,再卷土重来。不过,这条路多少显得有些苟且,甚至有些丢脸。而另一条路,则是寻求绝地求生的机会,找到一个能够彻底扭转乾坤的方法,务必做到石破天惊、轰轰烈烈,实现公司的再次辉煌。 那么,我们的董事长是个怎样性格的人呢?他脾气火爆,拥有远超常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你们觉得,咱们的董事长会选择那条略显苟且的道路吗?不,以董事长的性格,他绝对不会选择苟且偷生。他一定会毅然决然地选择轰轰烈烈的那条路,寻求绝地反击的机会。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董事长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互联网与O2O。这个概念究竟能否成为董事长的救命稻草,成功盘活整个公司呢?下一期,就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吧。 |
Archiver|手机版|爱生活
( 苏ICP备2023004896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4 12:41 , Processed in 2.13815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