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一百一十三章 董事长的创业史

2025-2-25 13:38| 发布者: 爱生活| 查看: 89| 评论: 0

摘要: 2016年下半年,自公司新的O2O平台落地起,我的职位就变为了董事长助理。在上市公司中,董事长助理是个颇具分量的岗位,只可惜,我们公司尚未上市。董事长一直怀揣着上市的目标,然而在他一系列令人难以捉摸的操作下 ...

2016年下半年,自公司新的O2O平台落地起,我的职位就变为了董事长助理。在上市公司中,董事长助理是个颇具分量的岗位,只可惜,我们公司尚未上市。董事长一直怀揣着上市的目标,然而在他一系列令人难以捉摸的操作下,公司距离上市的目标反而越来越远。

在咱们这儿,董事长助理说白了就是个小跟班,俗称“跟屁虫”。当然,当这个“跟屁虫”可不仅仅是跟在董事长身后拎拎包那么简单,工作内容繁杂多样。大致分配如下:50%是秘书的活儿,要起草董事长所有的文件、讲话稿、政协提案、公函,后期最主要的工作则是编写制作公司的融资方案;30%是全面负责董事长办公室事务,涵盖人力资源、法务等方面;10%是上传下达,不过这部分工作倒没多少,因为公司关键岗位的员工都是追随董事长多年的老员工,董事长可以直接指挥,我只是协助走个过场;还有10%是处理董事长的私人事务,比如帮忙打理私人财产、陪董事长去医院看病等等。

这些内容我后面会专门用一期来讲,这期就先聊聊董事长的创业史。之前提到过,董事长个子不高,好像还不到一米七,但身材强壮,胳膊粗壮,一看就很有力气。他虽然五十多岁了,头发却乌黑浓密,也没染过,一头黑发彰显出他精力充沛。

董事长有个缺点,性子特别急,还爱骂人。刚进公司的那两年,我没少被他骂,不过做了董事长助理后,反倒很少挨骂了。必须承认,董事长对我挺不错,他很赏识我,而且董事长夫人对我也很好,能同时得到公司两位关键人物的认可,这可是件很难得的事。

平日里,公司的产品经理、销售、市场部门都向董事长汇报工作,而办公室、财务部门则向董事长夫人汇报。唯独我,需要同时向他们两人汇报,哈哈……自从做了董事长助理,我就和董事长形影不离,真就像个跟屁虫一样。

在担任董事长助理期间,他跟我讲过许多他曾经辉煌的过往,我都铭记于心,觉得这些故事不该被埋没,如今就把它们都写出来。

先给董事长定个基调,他堪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灯具行业最顶尖的产品经理,设计水平之高,说是灯具行业的乔布斯也毫不为过。不过……董事长对销售的理解实在是一言难尽……简直糟糕透顶……

那就从头说起吧。董事长年纪已经不小了,但谁都有年轻的时候。他刚出道大概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具体年份我不太清楚,毕竟董事长也不会跟我讲得那么细致。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老家的灯具厂当灯饰画工。这是个什么样的工作呢?现代人可能不太容易理解,随着技术进步,这个工种早就消失了,就连我也只是一知半解,只能连蒙带猜。

董事长的工作是在灯具上作画,画各种花草、山水景色、动物之类的图案。有可能是在灯罩上画,也可能是在灯座上画,画完后像烧制陶瓷一样进行烧制,具体情况因为董事长没细说,所以不太确定。总之,董事长的绘画功底在所有画工里是最出色的,画得又好看又细腻,深受厂里领导赏识。所以,董事长做了一段时间画工后,厂里领导就提拔他进入管理层,安排到了供销岗位。

那个年代的供销,其实就是如今的销售,只是名称不同,本质是一样的。董事长做了销售后,能力得以进一步施展,他既勤奋努力,能力又强,经过一番拼搏,成为了灯具厂的销售冠军。

年轻的董事长非常优秀,是实打实的销售冠军。成为成功人士后,他又通过不断进修学习,掌握了许多营销和市场方面的专业知识。此时的董事长,既有销售实践经验,又有销售理论武装,堪称市场营销管理的“完美体”。但这样的他,对市场的判断就一定准确吗?事实证明,并非如此,结果不会说谎,就算我想吹嘘董事长,也无从下手。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一个被实践证明过的销售冠军,在掌握营销理论后,却无法带领企业走上正轨?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在于,董事长前后两段经历所依赖的能力截然不同。

年轻时的董事长之所以能成为销售冠军,并非因为他精通营销,而是凭借他为人正直、努力、热情、自信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客户,从而赢得订单。他的经历证明,一个热情洋溢、自信自强的年轻人能够获得成功。

而功成名就后的董事长,无需再冲锋在营销一线。这时候,他自学、进修得来的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却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后来的董事长,开口闭口必谈产品的4P理论,和别人交流时,要是有人想不起这四条,就会被他认为不懂营销。如今,这四条理论大家都耳熟能详,倒背如流: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推广(Promotion)、渠道(Place)。

但问题是,把书本知识背得滚瓜烂熟的董事长,却在“渠道”上摔了个大跟头。所以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话真是一针见血,董事长的问题就出在这儿。书本上的知识是高度总结的精华,但我们生活的世界千变万化,影响事物的因素数不胜数,书本不可能涵盖所有情况。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都要结合新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而不是会背就能万事大吉。

“人格魅力”与“理论知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一个人凭借“人格魅力”可以取得成功,依靠“理论知识”也有可能成功,在合适的机遇和环境下,二者都有可能单独发挥作用。但不能就此认为,只要同时拥有“人格魅力”与“理论知识”就必定能成功,这是错误的观点,是另一种形式的教条主义。不同的机遇和环境,需要不同的能力和知识。

扯远了,还是回到董事长的创业历程。董事长年纪轻轻就成了厂里的销售冠军,后来,他决定自己创业,开了一家小灯具厂。那时候应该还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时商品严重供不应求,任何产品只要生产出来,就有人抢着买,根本不愁销路。所以,董事长的创业起步非常顺利,这得益于那个时代的红利,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

而董事长的好机遇还不止于此,他不仅享受到了供不应求的时代红利,还凭借一个相当时髦的概念,将这份红利吃到了极致。就在董事长的小灯具厂生意蒸蒸日上之时,一家意大利灯具厂来华投资,机缘巧合之下,选中了董事长的小厂。双方经过谈判,达成合作,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

至于董事长和意大利方面在合资公司中的股份占比以及具体运作方式,我就不清楚了,董事长也没跟我细说。但单看九十年代成立合资企业这一点,就已经领先了整整一个时代。(董事长向来热衷于做超前的事,对O2O的执着也是如此,只可惜……)

后来,不知为何,董事长和意大利方面产生了纠纷,双方争斗了好一阵子,最终以意大利方面出资收购董事长的股份而告终,时间大概是1997年左右,那时我刚上高中。在这一年,董事长已经彻底功成名就,实现了财富自由。据说,外资给出的股份收购价格高达数千万,具体多少我还是不知道,但哪怕只有一千万,在1997年也是一笔巨款。想想看,那会儿董事长才三十多岁,真是太厉害了。

之后,董事长沉寂了几年,可能是出国进修,也可能是在规划新的发展方向。大概在2003年左右,董事长新的工厂在苏北老家的小县城奠基了。这是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工厂,生产出了划时代的产品。不愧是出国进修过的董事长,眼界就是开阔,认知远超当时的所有国人。2003年,这是中国第一家LED照明工厂。毫无疑问,这家工厂将引领中国照明行业的未来,也有不少领导人前来考察参观。

可谁能想到,十几年后,如此领先的工厂竟然被古镇超越了,只能说中国的发展速度实在太快。对于这家工厂的建立,董事长一直有些遗憾。我成为董事长的“跟屁虫”后,有一次跟着他去拜访南京的一家LED照明企业,回来的路上,董事长跟我感慨了一番。

董事长感叹道:“哎,想我年轻的时候,不懂事,爱面子。当时,怎么就选择把厂开在苏北老家呢……”我赶忙问是怎么回事。董事长回答:“当年准备投资建厂的时候,其实有两个地方可供选择,一个是苏北老家小县城,另一个是南京……”哦,我明白了,以如今的眼光看,毫无疑问,把工厂建在南京肯定更好。那董事长为什么会选择老家小县城呢?

董事长接着说:“其实,我当时已经打算在南京开厂了,但是老家政府招商的人给了我很多优惠条件,至少批给我400亩地,南京可给不了这么大的面积。而且,他们承诺,如果我在老家投资建厂,还有机会获得人大代表的提名,参加选举。年轻的我追求进步,又好面子,就选择了在老家投资……”

为了老家的发展,董事长最终选择在老家投资建厂,也算是为家乡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过从商业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个明智的选择。也难怪董事长在拜访过南京的同行后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2016年左右,其他地方的LED灯具厂渐渐被古镇超越,只能生产一些小众产品,很多老板都萌生退意,南京的那位老板也不例外。不过他和我们董事长不同,他的退路有很多。因为他的厂在南京,所以当生意不景气时,他就打起了厂房土地的主意。他想着,停产之后,最好能把工厂土地的用途从工业用地转为商业用地,如果实在转不了,就原样出租厂房也行。南京的厂房土地和苏北小县城可不一样,非常抢手。

而我们的董事长就没这么多选择了,他除了硬着头皮把企业做大做强,别无他路。苏北小县城的400亩地虽然面积很大,但租金却不高。这就是后来董事长的一番感慨,不过当时的他还没意识到这些。他满心欢喜地在老家小县城投资建厂,工厂也顺利奠基、建成,建成后马上投产,没有丝毫耽搁。

刚投产的那几年,这家厂可是整个苏北小县城里的“明星”。2003年的无尘车间,当地小县城的老百姓别说见过,连听都没听说过。大家都觉得工厂不都是脏兮兮的吗,怎么还有无尘的?工厂每天安排厂车接送工人上下班,薪水高,还包午饭,整个县城的人都以能到这家工厂工作为荣。

工厂不仅技术先进,在产品应用方面更是出色。在董事长的绝妙创意下,生产出了一种轰动世界的产品,那是一种名字非常美丽的LED小尖泡,造型比名字还要美妙,可惜我不能说出名字,一说大家就知道是哪家企业了,其实估计现在很多人都已经猜到了。这种小尖泡以贵得离谱的价格(300块一只),畅销于全球最顶级的场所。前面提到过人民大会堂、东京帝国酒店,这只是我记得的,还有很多我记不清了,毕竟过去这么多年了。总之,都是全球最顶尖的地方才会使用。

当然,公司的产品可不止这个小尖泡。董事长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LED照明产品经理,还有很多厉害的产品。再举个例子,公司的主营产品之一是灯盘,早期吊顶办公楼里最爱用。普通的LED灯盘就不说了,都是低价走量的产品。就说一款有特点的,董事长设计出一种造型特别美丽的灯盘,灯盘表面是一道美丽的波浪弧形,嵌在吊顶里简直美极了。不过这款灯盘价格昂贵,在国内不太流行,在美国却是主流产品。直到公司的最后两年,这款灯盘每年都要出口美国好几千万美元,在美国相当受欢迎。

不过,大家看了我的文章后就别想着去追寻这款灯盘了,如今灯盘早已不再流行,成了小众产品。现在为了避免吊顶带来的压抑感,流行的是无吊顶、裸露装修,搭配吊线灯或者隐藏式灯带等等。时代已经变了。

而且,如今新造型的灯具也不再稀奇。等到讲古镇那期,我会教大家如何在古镇创业,如何做出独一无二的灯具。可现在的古镇,满大街都是独一无二的灯具,哈哈……就这样,工厂率先引领了整个中国的LED潮流。当然,LED刚出现的时候,产品价格非常昂贵。

十年之后,古镇逐渐追了上来,通过高效的供应链协作,把高昂的LED产品价格降了下来。终于,大家再也不用花300块买一只小尖泡了,在古镇,6块钱就能买到。这时,LED光源从高端场所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这一切都离不开古镇的功劳。而后面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爱生活 ( 苏ICP备2023004896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40201133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4 12:45 , Processed in 0.51373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