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完美是一种假象

2025-2-25 13:34| 发布者: 爱生活| 查看: 65| 评论: 0

摘要: 我们所处的宇宙并非完美无缺,物理学中有个理论叫做对称性破缺,对吧?虽然我对这个理论的具体内涵一知半解,但仅从字面意思就能推断出,宇宙存在着破缺之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生活的宇宙本就不完美,自然而然地, ...

我们所处的宇宙并非完美无缺,物理学中有个理论叫做对称性破缺,对吧?虽然我对这个理论的具体内涵一知半解,但仅从字面意思就能推断出,宇宙存在着破缺之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生活的宇宙本就不完美,自然而然地,任何看似完美的事物,都不过是假象罢了。

完美,真的存在吗?

今天,再来讲一讲咱们董事长的O2O平台,这也是最后一期相关内容了。因为这次的结局依旧是一团糟,后续我的岗位变成了董事长助理,不再直接管理市场和销售相关事务,所以回忆录叙述的重点也会随着岗位的转变而改变,不会再将过多的关注放在市场方面。

上一期提到,董事长为这次O2O平台的落地筹备了整整半年时间。在这半年里,他认真总结了上次推广失败的经验教训,反复斟酌无数细节,还吸纳了其他人的优秀创意,最终设计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O2O落地规划。

当然,O2O平台最关键的流量问题,董事长依旧没有考虑周全。他仍然固执地认为,中国成千上万的灯饰照明从业者,会成为他平台最大的粉丝来源。流量的根本来源我已经单独开一期详细阐述过,这里就不再赘述。那么,除了流量问题,这个方案在其他细节上真的完美无缺吗?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这次的O2O平台,是董事长聘请的计算机编程高手带领几十人的专业团队打造出来的,完全实现了董事长的设想。这个平台功能强大,可以同时覆盖灯饰照明厂家、总经销商、分销商、消费者等多个不同角色和层级,这四种角色都能在这个O2O平台上找到自身精准的定位。

我们先从总经销商这个角色说起。第一次O2O平台推广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董事长当时撇开了原有的总经销商,直接给全国一万多个分销商开通了最低价账号,妄图一次性把平台流量做起来,可事实证明,这条路根本行不通。

这一次,董事长汲取了教训,充分考虑到了总经销商的角色定位,并且采纳了教授的建议,以城市为单位设立总经销。虽说我之前实践过这种模式,但城市总经销并非我首创,我也是借鉴他人的做法,所以我并不介意教授将其推荐给董事长。

在这个O2O平台上,只有城市总经销这一角色能够按照出厂价进货,而其他角色,比如分销商,则必须以更高的价格进货。分销商若想从平台进货,需要按照出厂价乘以1.2的价格拿货,这多出来的0.2的利润,平台分文不取,全部让利给城市总经销。说起来,20%的利润空间不算低了。

这看起来似乎是吃一堑长一智,这次平台确实充分照顾到了总经销的利益,真的是这样吗?先别急,我们接着来看看分销商的情况。

对于分销商而言,他们也能从这个平台获取可观的利益。因为这个平台的产品极其齐全,分销商可以一站式采购到所有想要的产品,无论是何种风格、何种款式,可谓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的。而且,关键在于价格还非常实惠,是厂家出厂价乘以1.2,基本上等同于批发价了。

为什么这个平台上会有如此丰富的品类呢?这是因为平台也对灯饰照明厂家开放。

说完了总经销商和分销商,接下来就轮到灯饰照明厂家了。任何一家灯饰照明厂家,只要愿意,都可以入驻我们的平台开设店铺,引入自家产品,并且按照平台设定的价格体系进行操作,即总经销拿出厂价,分销商拿出厂价乘以一定系数。如此一来,其他厂家在我们的平台上,能够与我们共享原有的客户群体,将所有客户一网打尽,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

当灯饰照明厂家、总经销商、分销商都被我们的平台整合进来之后,最终的消费者还会远吗?此时,只有我们的平台才是全网品种最全、价格最优的地方,消费者自然会被我们的平台所吸引。

此外,董事长还考虑到了许多他之前忽略的方面,比如总经销资金池的作用。这一次,董事长在平台中引入了融资功能,要是商家没钱做生意、缺钱进货,都没关系,上我们的平台,经销商们可以在这里申请融资,平台为小商户提供小额贷款服务。

可以说,这个平台从内到外都焕然一新,单从上述商业模式来看,真可谓是面面俱到。怪不得董事长信心十足,甚至从家里拿出了大量私房钱来推动这第二次的O2O平台项目,他确实在其中投入了相当多的心血,这一切都是董事长心血的结晶,堪称完美。

然而遗憾的是,正如我在本期开头所说,我们生存的宇宙根本不存在完美二字。看似完美无缺的整套O2O平台方案,一旦真正付诸实践,就会发现很多细节方面简直槽点满满。最大的问题依旧是流量,不过我之前已经说过流量相关内容,所以现在我们直接跳过流量问题,从这套完美方案中找找其他槽点。假设这个平台获得了流量并成功推广,还会存在哪些问题呢?

还记得上一次推广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吗?平台撇开总经销,导致二十多个总经销倒戈,最终致使第一次推广失败。这一次,董事长的新规划将总经销的利益考虑在内,为总经销和分销商设立了不同层级,总经销拿出厂价,分销商拿出厂价乘以一个系数,比如1.2。那么,这样做真的解决问题了吗?可惜,并没有。

我承认,这一次董事长确实考虑到了总经销的利益,但问题在于,他采用了一种控制欲更强的方式,试图强行扭曲市场行为,而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恐怕比螳臂当车还要糟糕。

今天我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将一并解答这段工作初期的一个疑问:为什么网购平台上会出现比出厂价还低的价格。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基本的商业逻辑——商家对周转率的追求。

但凡做过生意的人都明白,做生意想要盈利,除了利润之外,还有两个至关重要的指标,即资金周转率和库存周转率。这两个周转率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我简单解释一下。

假设你有十万块本金用来做生意,进货后再卖出去,利润是10%,那么做一次生意就能赚一万块。如果这十万块一年只能周转一次,那么一年的利润就是一万块,这恐怕比打工挣得还少。但要是能一个月周转一次,一年周转十二次呢?利润就变成了一万块乘以十二,也就是十二万,这投资回报率可就相当高了,十万块本金一年赚十二万,妥妥的100%以上收益率啊,这就是资金周转率的巨大优势。

那么,如何追求高资金周转率呢?这就涉及到库存周转率了。要想实现高资金周转,必须保证高库存周转率。不过,库存周转率和资金周转率有所不同,这个概念理解起来相对困难。

因为人民币的模样都是一样的,你不能说这张一百块和那张一百块有什么区别,只要资金周转起来,每张一百块的价值都是相同的,账目计算也比较简单。可是库存就不一样了,库存里的货物各不相同。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拿卖灯具的商家来说,仓库里肯定会有筒灯、射灯、装饰灯、灯带等等,对吧?这些不同的商品,它们的受欢迎程度能一样吗?库存周转率会相同吗?肯定是不同的。

任何一个做生意的人都清楚,自己店里的商品,有的好卖,有的不好卖。一般来说,一家店大概会有20%的商品畅销,80%的商品滞销。但店铺要正常运营,又不能只进好卖的货而不进不好卖的,毕竟产品丰富度至关重要。

重点来了,开店做生意究竟怎样才能赚钱呢?一定要让那20%好卖的商品迅速周转起来,卖完一批就马上进货,再卖完再进下一批。如果能够顺利周转,这20%的畅销商品就能贡献生意80%的利润。有时候运气好,这20%好卖的产品里还能出现一个爆款,这时候就可以加价销售,那生意可就更火爆了。做生意的老板,都恨不得把所有资金都用来进这20%品类的货,一刻都不想耽误,要知道,出爆款的机会可不多,资金和货物周转跟不上,可就耽误老板赚钱了。

可这时候,老板摸摸口袋,却发现钱不够了,赶不上爆款的周转速度,这该怎么办呢?钱都去哪儿了?老板回头看看自己的仓库,瞬间恍然大悟。原来,自己80%的资金都被那80%不好卖的商品给占用了。这些滞销商品在仓库里存放太久,箱子上都落灰了,变成了超期库存。

如今,我们的世界发展日新月异,新产品层出不穷。有些商品在仓库里放置超过一年,市面上就会出现更新款式的同类商品。所以,超期库存不仅占用大量资金,还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这些库存一旦过时,就算想折价出售都很难卖出去,毕竟它们又不是黄金,对吧?

哎,就算是黄金饰品,也得控制库存周期呢,因为不同时间段会流行不同款式。现在,你要是拿出十年前的款式出来卖,就算是黄金制品,也会遭到消费者的嫌弃。

所以,超期库存相当可怕。当库存出现超期风险时,老板们通常会采取什么应对措施呢?其实大家都遇到过,那就是打折、促销、让利,甚至窜货,以最快的速度把这80%的潜在超期库存抛售出去,解除对大量资金的占用,尽可能保证那20%受欢迎产品的快速周转,因为那20%受欢迎的产品才是老板赚钱的真正来源。

好了,这时候再看看咱们的O2O平台,有没有发现其中的漏洞呢?还记得这个平台的规划模式吗?总经销商拿出厂价,分销商按照一定系数,比如出厂价乘以1.2来拿货,对吧?这个模式号称保障了总经销的利益,但真的做到了吗?完全没有。

任何一个厂家都无法保证自己的产品全部都受市场欢迎,货物出厂后,必然会分化为好卖和不好卖两种类型。对于这两种不同的商品,总经销的价格策略截然不同。好卖的商品,总经销甚至会加价销售,不一定按照1.2的系数,说不定会卖到1.5的系数。而对于那些不好卖的商品,总经销则会采取另一种策略,他们可以不赚钱,甚至亏本,只要能迅速把这些不受欢迎的货物抛售出去,集中资金投入到好卖的商品上就行。

这个商业逻辑,就是我这段回忆录开篇劝董事长时所举的例子。我们的小尖泡出厂价是8.9元一只,但在网购平台上,有经销商8.2元就抛售了,每只亏0.7元。经销商这么做其实不能算亏损,因为厂家出货时,一般会强制经销商,无论好卖的还是不好卖的,每种货物都要拿一些。为了拿到厂家的拳头产品,经销商有时不得不忍气吞声,连带不好卖的货一起拿。拿回去之后,好卖的产品自然能迅速盈利,而那些不好卖的,就赶紧低价处理掉,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网购平台上会出现低于成本价的商品。

这个商业逻辑解释了许多令人费解的商业行为,但这些行为的存在其实是合理的,是商业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谁想控制就能控制得住的。

董事长的模式将总经销的利益控制得太死板,不管是1.2的系数还是1.3的系数,对所有商品都一视同仁,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这样死板的定价,如果真的实施下去,只会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总经销的仓库爆仓。那些不好卖的产品将会占用总经销的全部资金和库存,甚至让他们没钱去进好卖的货,总经销商将会被活活“憋死”。

但是,咱们中国有句古话:活人还能被尿憋死吗?当然不会,对吧?所以,总经销商们不会被憋死,如果平台想限制他们,他们大可以不上这个平台,大家又都不傻。所以,这难道不算平台的一个漏洞吗?

其实,在董事长新的O2O规划里,类似这样的漏洞还有很多。比如,厂家进驻平台的动机不足,导致供应链整合不力;还有,平台试图依靠厂家、经销商的力量去带动消费者,这个根本逻辑存在问题。算了,我现在也不想一一列举了,毕竟一切都已成为过去。

或许,如果这个平台能运行一段时间,董事长能发现这些漏洞,可惜他没机会了。因为他的O2O平台推广出去没多久,就再次陷入了流量困境,最终变得一团糟。

公司的O2O平台推广相关内容,我后面就不再提及了。大概半年之后,这位来自外资照明企业的销售总监也离开了,这O2O平台实在难以运营下去。接着,销售总监的岗位又来了一个内资企业的人,这个人干了几个月也跑路了,之后又找来总部工厂的人担任销售总监。总之,在后面两年时间里,销售总监如同走马灯一般频繁更换,再也没有人能够稳稳地坐在这个位子上,为公司积累哪怕一丁点销售资源。

我目睹这一切,又能做些什么呢?除了感慨,还是感慨。

好了,关于O2O的一切就到此为止,之后,这一切都将成为我担任董事长助理的背景。

今天这期所讲的关于库存周转与价格的关系,是不是觉得很符合逻辑呢?不过,这个世界丰富多彩,再符合逻辑的事情也总会有例外情况。比如,有些公司为了美化资产负债表,会把超期库存留存下来,按照原价算作库存,计入资产,这样在从银行贷款时就会相对容易。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行业似乎不太受这个商业逻辑的影响。没错,就是房地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爱生活 ( 苏ICP备2023004896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40201133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4 12:45 , Processed in 1.2056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