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绝对比戏剧还要富有戏剧性!这句话,简直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我连用好几个感叹号,可千万别怀疑,因为我可是亲身验证过这句话的!它真的太正确了! 这么看来,纪实文学里的情节都比小说来得离谱,照此下去,谁还会去看小说呢?哈哈,开个玩笑罢了。 要是不信,就接着往下看吧。 前两期跟大家讲过我父亲的一些经历,不过还没提到我的母亲。当然,这一期也不打算说母亲的来历。因为我母亲家族的故事,说起来一点都不比父亲的少,甚至……更加充满趣味和神奇色彩。但现在还不是讲的时候,先来说说我的诞生吧。 第一期提到过,我父亲被苏北油田招去当工人,其实我母亲最初也是石油工人,和父亲在同一个钻井队。所以在父亲当油田工人期间,就结识了我母亲,两人相恋、结婚……这里省略一堆繁琐的过程,总之,后面的一切都顺理成章,我便诞生了。 我出生于1981年的腊月初十,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一张病床上。抱歉,这是农历日期,因为我不想透露阳历生日。在互联网这个环境里,咱们还是得保持一点基本的警觉性,对吧?国家一直都在宣传要保护好网上个人信息,我觉得这非常对,所以不会在这里写出我的阳历生日。当然,要是你非要翻着万年历去查,那我也没办法,可你又怎么能确定我说的是不是实话呢? 好了,咱别纠结这个了。之所以一定要把出生日子说出来,是因为我的人生巧合得离谱。就在同一家医院,两天之后,也就是1981年的腊月十二,我的老婆也出生了。 夫妻俩二十多年前,在同一家医院出生,老婆仅仅比老公晚两天,你说这剧情离谱不离谱?是不是比戏剧还戏剧化?真的太神奇了对吧?二十多年后,这家医院出生的两个宝宝竟然结婚了,人生就是这么奇妙。 要说能比我们更巧合的,那估计得是夫妻俩同年同月同日生了,可这样的夫妻又能有几对呢?几乎没有,更何况还得在同一家医院出生,这实在是太难得了。 所以我觉得,我和老婆的出生,已然是世上最巧合的事情之一了,而这个出生的巧合,对我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举个例子,我老婆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会提起我俩在同一家医院出生这件事,然后我就免不了挨揍。 她一般是这么说的:“当年在医院出生的时候,护士姐姐给我喂的奶瓶,肯定被你抢走了,你欠我的!”这是我老婆日常攻击我的话术,也是她打我的理由。 听起来荒诞不经,但她的逻辑似乎还挺通顺。 我和她都在同一家医院出生,生日仅差两天。按照我和老婆的想象,小孩刚出生时不一定马上有母乳喝,有可能会被抱到一起,放在一个干净的护婴室之类的地方做检查,这时护士姐姐会拿着奶瓶,挨个给小娃娃们喂奶,小娃们抱着奶瓶就会吃起来。 当然,这只是我老婆对刚出生场景的想象,我觉得不太像真的,父母也没描述过当时的样子。 反正就是这么脑补出来的情节。 巧的是,我又是个饭量特别大的“吃奶机器”,这就被老婆当成了我偷喝她奶瓶的证据。 “你把自己那瓶奶喝光了,还哇哇大哭,而我饭量小,喝了一半就不喝了,护士姐姐一看,就把我的奶瓶拿去给你喝了,你还我奶瓶!!!!”老婆一边尽情发挥她的想象力,一边又哭又闹,一般到最后,还会动手打我。 我这被打的,冤不冤呢?我也说不清楚,因为听起来还真像那么回事。如果刚出生的小孩真的是吃护士给的奶瓶,那我吃的确实可能比老婆多一点,存在多吃多占的可能性。 在这件事上,我根本没法反驳老婆,毕竟人在3岁之前是没有记忆的。老婆把我抢奶瓶这件事描述得绘声绘色,跟真的发生过一样,说得我无言以对,所以我总是感觉自己好像欠她点什么。 人类是一种很神奇的生物,生命到了特定阶段,就会自然而然地做相应的事情,都不需要刻意控制。 比如说,一个人从出生到三四岁这段时间,是没有记忆的,就是纯粹的一片空白。从科学角度来讲,这段时间大脑神经元在进行重组,很多神经元在0-3岁这个阶段被淘汰了,所以相应的记忆也就没能留存下来。所有人基本都是如此。 但这真的是绝对的吗? 我觉得自己有点特殊,因为我对0-7岁之间的记忆特别丰富、有趣,里面肯定夹杂着一些0-3岁的记忆。只是,我分不清哪些是3岁以前的,哪些是3岁以后的,当然也有可能和别人一样,其实并没有3岁前的记忆,那些所谓0-3岁的记忆只是我的错觉罢了,后面会慢慢提到。 上面说的我在医院刚出生那几天抢老婆奶瓶这件事,我是一点印象都没有。那时候我们两家还互不相识,而且在医院出生的孩子按理来说应该吃母乳,而不是护士给的奶瓶,所以抢奶瓶这种事,纯粹是我老婆的想象,是她用来“精神操控”我的小手段。 不过,我是个“吃奶机器”这件事,倒是千真万确。 我一直吃奶吃到一岁半甚至更久,可能快两岁了,具体时间不太确定,反正肯定比一般人吃奶的时间长得多。我觉得自己在吃奶这件事上的“成就”简直太厉害了,怎么就能这么能吃呢?我看过很多个人自传、童年回忆之类的内容,全都是苦大仇深的,不是小时候没饭吃,就是没奶喝。就连我老婆,也是因为她母亲奶水少,得靠吃奶糕补充营养,好像就只有我是个例外。我母亲奶水充足,我想吃多少就有多少。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母亲营养特别好,至于我母亲为什么营养这么好,后面讲到母亲家族的时候会详细说。 我母亲和父亲是在苏北油田当石油工人时认识并结婚的,但我出生后,母亲就不在苏北油田了,靠着我外公(这里原文公公疑似错误,按照上下文理解应为外公)的关系调回南京工作,在食品厂里做会计。 我外公好像是民主党派成员,是民盟还是其他党派呢?我不太确定,反正大概是这样。外公的工作是南京郊区栖霞区一个食品厂的厂长。这也只是大概情况,不太确定,但肯定是个单位领导。我也不可能就这些事去跟我妈求证,因为父母不知道我在写回忆录,我也不想让他们知道。而且这些事情就算稍微记错一点也没关系,毕竟这里记录的主角是我,又不是父母辈甚至祖辈,我脑子里印象他们是怎样就是怎样吧,反正大致不差就行。 母亲和外公家族的事情这里先不详细展开,后面会专门讲述,那些故事非常非常有意思,剧情同样比小说还要离奇,绝对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回到正文。 我母亲回到南京郊区栖霞的食品公司,一边做会计,一边把我带大。 食品公司,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肯定不缺食物。再加上母亲是个特别会带娃的人,不仅奶水足,还把我照顾得很好,所以我很快就被喂成了一个大胖小子。后来探亲的时候,母亲带我去苏北油田看望父亲,父亲给我拍了裸体照片留存下来,现在我看那张照片里的自己,确实胖乎乎的。 我父亲是个自封的文艺青年,他觉得自己很有文艺范,所以那个年代文艺青年玩的东西他都会。比如说摄影和照相。 那个年代玩摄影和照相,可比现在复杂多了。 现在只需要买个手机,拿起来“啪嗒啪嗒”就能拍照,还自带自动美颜功能。 可在那个年代,可不是买个相机,端起来“咔嚓咔嚓”就能搞定的。首先,那时候的相机是机械的,存在所见非所得的问题。你在相机取景框里看到的效果可能不错,但洗出来的照片效果却不一定好。 有可能对焦没对好,照片模糊不清; 有可能人物位置没摆好,偏在一边; 还有可能曝光出问题,洗出来的照片要么黑漆漆一片,要么白茫茫一片。 就算你过了上面这些难关,还有一个大难题等着你。 给你底片,你会洗吗? 那个年代洗底片可复杂了,又是暗房又是药水的,一般人根本搞不懂。 所以,对于上面这些问题,我可以很坦诚地回答: 我全都不会! 但我父亲就会,这也是我特别崇拜他的原因之一。嗯,照相和洗照片只是我崇拜他的其中一点,后面他还有很多更厉害的本事。 我之所以能对那时候的一些事情记忆深刻,多亏了父亲拍的这些老照片。 不说照相机的事了,接着往下讲。 我出生后,父亲继续在苏北油田当石油工人,母亲调回南京郊区的食品厂工作,两人过上了分居两地的生活。而我在栖霞的这段时间,也留下了和乡村生活最接近、最有意思的一段回忆。 不过写乡村生活的人实在太多了,比如鲁迅的很多杂文就记录了儿时的乡村生活。我这半吊子的城乡结合部生活,能写得比别人更好吗?嗯……我也不知道,但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所以肯定是独特且有趣的。 就像我第一期说的,我不是个喜欢诉苦的人,所以我的回忆录也不是那种苦大仇深的类型。 下一期的标题:饮食的印象,吃别人一辈子都吃不完的猪大肠 |
Archiver|手机版|爱生活
( 苏ICP备2023004896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4 12:43 , Processed in 2.51297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