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七章 命运究竟长什么样?

2025-2-21 16:39| 发布者: 爱生活| 查看: 115| 评论: 0

摘要: 命运,究竟是一副怎样的模样? 最近有部超火的电影,叫《瞬息全宇宙》,不知道你看过没。这部电影的核心主题在于,人的一生,在那些关键的人生节点上,由于当事人做出的选择各异,会衍生出截然不同的命运走向。在影 ...

命运,究竟是一副怎样的模样?

最近有部超火的电影,叫《瞬息全宇宙》,不知道你看过没。这部电影的核心主题在于,人的一生,在那些关键的人生节点上,由于当事人做出的选择各异,会衍生出截然不同的命运走向。在影片里,主角杨紫琼能够穿梭于各个平行宇宙,瞧见另一个宇宙中的自己,因做出不同抉择,成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成了厨师,有的成了电影明星,还有的成了科学家,创意很有意思,可影片节奏过于喧闹繁杂,反倒让观众容易忽略它原本深刻的主旨,把主题给淡化了。

其实我写这本回忆录,也有着类似的目的。由于写作时间跨度长,读者又是一章一章追着看,我担心大家会忽略其中的主旨,把主题给淡化了,索性就在这里直接点明,也省得大家写读后感时抓不住重点。

前几期,我写过爷爷小时候来南京的经历,写过父亲小时候差点溺水的惊险,也写过父亲被油田招工,成为石油工人的故事。为啥要写这些呢?因为这些重大事件和人生抉择,都深深影响着如今的我。要是当时父辈乃至爷爷辈做出了其他选择,那今天的我,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甚至可以说,可能压根就不会有现在的我。

往后,也还会有各种人生大事,持续对现在的我产生影响,我会慢慢道来,尤其是今天这期要讲的事儿。

而这,正是我写回忆录想要表达的一个观点。命运是什么样的呢?当然,命运这东西,我至今都无法确定它是否真实存在。但倘若它存在,那它必定是连续的,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在时间的长河里逐渐积淀而成的结果。如果非要描述命运的样子,我觉得它一定是四维空间的形态,也就是三维空间加上时间。只可惜,我们人类作为三维生物,无法窥探四维空间的模样,自然也就无从知晓命运究竟长什么样。

看不清就看不清吧,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只要记住一点,那就是你三十年前所做的决定,会影响到三十年后的自己。所以,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要认真地做自己,以免三十年后回首往事时满心遗憾。

开个玩笑哈,说不定你今天做的事儿,三十年后就会产生因果效应。当然,只是玩笑,别太当真。

言归正传,回到今天的内容。

前面提过,父亲在油田工作了十年,这十年油田的工作异常辛苦。可父亲很少跟我描述他工作的具体情况,反倒总爱跟我炫耀他打架有多厉害。或许是工作太苦,没啥成就感,在他看来,能打架倒成了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那时候在油田工作,一闲下来,工友们就会凑在一起搞各种活动,有文雅的,也有野蛮的。文雅的活动,像唱歌跳舞,这是文艺青年们的心头好;野蛮的活动呢,则是单挑、摔跤、打架、掰手腕之类的,我爸就最爱参加这类活动,还总吹嘘自己打架从来没输过。别不信,我妈都能给他作证,他确实战斗力爆表,在油田的各种摔跤活动里常常夺冠,说不定这也是老妈当初看上老爸的原因呢。

在那个年代,男人能打还是挺重要的。那在我眼里,老爸是不是真的很能打呢?

嗯,我也能为他证明,他以前确实很能打。

我还记得后来在南京上学的时候,有一年,老爸送我上学路上,和另一个骑车的人起了冲突打了起来。我亲眼看着老爸轻轻松松就把那人撂倒,一次又一次,直到那人只剩骂人的份,不敢再动手。而且,我爸打架可不是偶尔为之,这事儿贯穿了他的整个生活。

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就在我写这本回忆录的前几年,老爸都已经65岁左右了,还在家门口广场上和另一个老头干了一架,把人家打伤了,结果被公安局给带走了,你说这事儿离谱不?

幸运的是,在公安局里,老爸和被打的老头达成了和解,赔了点钱就没事儿了。这年头打架,要是不赔个几万块,不进去蹲几天行政治安拘留,那都算是无比幸运的事儿了。老爸最后一次打架,居然赔点钱就被放出来了,不得不说他运气还真不错,就像我第二期说的,他也算是个天选之子。

最后还是我去把他领回来的。进公安局的时候,公安员问我:你是打人老头的儿子,还是被打老头的儿子?我还挺自豪地回答:应该是打人老头的儿子吧。哈哈哈哈哈……

差点就让老头晚节不保了,不过即便如此,他在公安局又是录指纹,又是拍照的,还是留下了案底。六十多岁打架斗殴留案底,也真是够厉害的。

刚刚说老爸在油田打遍天下无敌手,不过很快,他就要换个地方施展拳脚了。

大概在1988年、1989年的时候,具体哪一年我记不太清了,我回南京上小学,所以应该是1988年左右。这时候,老爸动了回南京的心思。

早些年,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国营单位之间是可以进行工作调动的,就是一个工人能从一个单位调到另一个单位。我母亲从油田的石油工人调回栖霞的食品公司,靠的就是这个政策。

这时候我爸也三十出头了,和老妈长期两地分居,不太方便,所以他也想调回南京。

但这时候政策变了,计划经济已经接近尾声,工作单位之间调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快要彻底关闭了。当然,我爸不可能提前知道这个情况,不过幸运的是,他及时向单位提交了调动申请。

虽说工作调动的窗口还没完全关上,但这时候的调动审核变得越来越严格。

最初的工作调动,只要组织批准,接收单位愿意要你,你就可以单方面调动过去,就像我妈那样,从油田单方面调回食品公司。

可到我爸这会儿,工作调动政策都快没了,卡得特别死。当时的要求是,不仅两边组织都得同意调动,而且还得刚刚好,另一边单位得有人愿意调到你这边来,两边各出一个人对调,这个工作调动才能成功。

可上哪儿去找愿意和我爸对调的人呢?

一边是苏北油田,工作条件艰苦,又远离大城市;另一边可是大城市南京,生活条件优越。虽说当时还是计划经济尾声,大城市机会多这一点还不那么明显,但在我看来,就算是计划经济时期,大城市的机会也肯定比苏北油田这样的地方多。

不知道当时的人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按理说,这个必须对调的政策,应该会把我爸的工作调动计划给卡死。

结果命运就是这么奇妙,还真就有这么一个人,在南汽,也就是南京汽车制造厂工作的职工,想要调动。这个人老家在苏北油田这边,年纪比我父亲大很多,他儿子好像高中毕业,应该是要参加工作了,可不知道为啥,他儿子没找到接收单位,这让这位老职工特别着急。

巧的是,当时苏北油田有个政策,可以解决石油工人子弟的工作问题,刚好被他知道了。又巧的是,苏北油田就在他老家附近,所以他就想回老家,到苏北油田上班,顺便解决儿子的工作问题。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说到底,这位愿意调回去的老职工,都是为了自己的儿子,为了解决儿子的工作难题。

这也印证了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无巧不成书,生活中的巧合,有时候比小说情节还离奇。你想想,要实现这样一个调动,得凑齐多少巧合才行?可现实中它就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刚好卡在计划经济尾声,工作调动窗口即将关闭的时候,我爸碰上了愿意和他对调工作的人,这也太离谱了。

既然找到了对调的人,我爸哪还能犹豫,赶紧写工作调动申请,说明白南汽的某某某愿意和他对调。

油田的人事科收到我爸的申请后,因为政策允许,也不好强行挽留,不过还是得走流程,就出了一份调动问询函,发到南京汽车制造厂。

这个函的目的是问询,问问南汽的人事科,这边有职工有调动意向,你们愿不愿意接收并调动。

函发出去后,老爸就开始等消息。

也不知道等了多久,南汽那边回函了,不仅同意调动,还直接把接收父亲档案的通知也发来了。

也就是说,对方收到函件后,想都没想,马上就同意了这次调动,还直接通知油田把老爸的档案调过去,让他直接去上班。

这也太离谱了,这应该算是违规操作吧?

油田这边的人事科都懵了,啥情况啊?只是先问询一下,发的是问询函,又不是调动函,还没等双方函件来回沟通呢,对方就直接同意调动,还把人调走了?

按照油田人事科的说法,那边想调过来的人啥情况啊?是不是身体有残疾啊?这调动函批得这么快,该不会是干活不行吧?不能就这么同意啊,至少南汽那边得把那个人的档案拿过来看看,看看是不是个能干活的,才能把我爸放走啊。

你想想,那个年代,两个单位之间往来函件全靠信件,一来一回得多耽误时间啊。要知道,计划经济都快结束了,工作调动这政策马上也要没了,要是按照油田人事科的要求,两边再多来几个函件,这事儿说不定就黄了。

关键时刻,老爸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了大作用。他找到人事科,主动要求直接带上自己的档案,跑去南汽,再从南汽拿上对方那个人的档案,带回油田,这样能大大加快他调动工作的进度。

我前几期说过,老爸在85年左右买过一辆小摩托车,是他回南京探亲用的。没想到吧,这时候小摩托派上大用场了。他就骑着这辆小摩托,花了一两天时间,在苏北油田和南京汽车制造厂之间跑了好几个来回,把自己的档案送到南汽人事科,又从南汽把对调人的档案带回油田。

老爸把档案带回来,交给苏北油田人事科。幸运的是,那个对调人除了年龄大些,其他方面都正常,胳膊腿健全,不是残疾人,油田人事科这才勉强同意了。

就这样,老爸成功从苏北油田调回南京,成了南京汽车制造厂的一名工人。

这事儿其实特别惊险,就在老爸调回南京的第二年,工作调动这个政策就彻底没了。那几年国家一直在改革,而且改革力度非常大,政策一年一个样,变得飞快。

后来南汽人事科的工作人员见到我爸,就打趣他:没想到吧,当年我看到调动函,想都没想,都没看到你的档案,就把你调过来了,还不感谢我?我爸当然很感激这个人,不过好像也没给过谢礼。因为他的人生信条和大多数人不太一样,大家都知道,想往上发展,得给领导送礼跑关系,我父亲不是不懂这些,只是小时候穷惯了,走上社会就讲究一个字,想用最低的成本混到和别人一样的待遇,送礼是要花钱的,我爸舍不得。这点和我有点像,凭本事混,该答谢的人口头感谢一下,实际好处就不给了,所以我们一辈子也就只能混成这样。不过我爸混社会的能力还是比我强点,后面会讲到。

按我爸的说法,我差点就要跟着他成为苏北石油工人的孩子,在苏北生活了。当然,我不是说另一种人生就一定不好,但从概率学角度来讲,不得不承认,人生起点对一个人的成就影响很大。在苏北油田拼搏奋斗获得成功和财富的概率,和在南京拼搏奋斗获得成功和财富的概率,哪个更大呢?恐怕连眼界都会不一样吧?要是我在苏北油田生活,说不定就碰不到我这辈子最爱的游戏了,至少不会那么早接触到。而且,要是想来南京,就得靠我自己一个人打拼,那真的会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

就像本期前面说的,类似于《瞬息全宇宙》里的情节,我的人生在这儿出现了分叉,而且这是我出生之后的分岔,和前面几期那些事的意义都不一样。

爷爷要是不来南京,就不会有我;父亲要是淹死了,也不会有我;父亲要是不去油田做工人,同样不会有我。但这一次命运的变化,是在我出生之后发生的,不管最后父亲的人生怎么选择,我都已经存在了。

可能读者看了这些文字,没有切身体会,不觉得这事儿有多重要。但实际上,这事儿对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影响巨大,而且这个事情的时间窗口特别惊险。

差一点,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

不管怎样,这个人生选择已经做出并尘埃落定了,那就接着往下写吧。

老爸调回南京后,又开始在厂里打架斗殴了。按他的说法,在南汽的工厂里,他一样打遍天下无敌手。

我和那个谁谁谁摔跤,摔倒他三次,三次不同花样。这句话,老爸一辈子跟我念叨过不下十遍,我可以证明,他说的确实是真的。

毕竟像我爸这样六十多岁还打架斗殴,还在公安局留案底的人,真的很少见。

好了,下一期,讲讲我回到南京后的生活。

不过,改变我命运的离奇事件,还远远没有结束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爱生活 ( 苏ICP备2023004896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40201133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4 12:43 , Processed in 1.36519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