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八章 够不够自我?

2025-2-24 09:21| 发布者: 爱生活| 查看: 63| 评论: 0

摘要: 1988年,伴随着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回到了南京。彼时,父亲已近二十年未曾在南京常住,对他而言,南京的模样早已改变,几乎成了一个陌生之地。 在第一期我就提过,父亲大概十多岁时,随爷爷下放到安徽农村,他在那儿 ...

1988年,伴随着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回到了南京。彼时,父亲已近二十年未曾在南京常住,对他而言,南京的模样早已改变,几乎成了一个陌生之地。

在第一期我就提过,父亲大概十多岁时,随爷爷下放到安徽农村,他在那儿上了初中。后来,又被油田征召,成为一名石油工人,在油田一待就是十年。这十几二十年的漫长时光里,父亲和南京几乎断了联系。

说到父亲的初中,之前几期忘了提及,这里就顺便讲讲。据父亲回忆,他上初中时特别辛苦,天还没亮,就得步行十里地去学校,付出了诸多努力。那时,他的成绩在全校一直名列前茅,若单论成绩,本应是他去上高中,可最后高中名额有限,镇长的儿子占了名额。

这种情节在很多那个年代的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比如知青成绩优异,却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知青热爱学习,却苦于没有学习机会……诸如此类。我没看过这类书籍,但电视剧倒是跟着母亲看了不少。小时候家里只有一台电视机,母亲最爱看这类剧,我也只能跟着看,即便我压根不感兴趣。母亲总爱幻想自己是剧中知青,动不动就把个人情感代入剧情,这也是我觉得她有点“呆”的原因。

我实在不喜欢这种题材和内容。这些电视剧里的主角,既不像黄飞鸿、陈真那般能打,还总是沉浸在过去的伤怀与遗憾之中,实在没劲,他们甚至都比不上我爸能打。

我发现女人似乎都爱伤古怀今。我老婆也常常为过去的事后悔,纠结于嫁错人、买错股票之类的事,我还得经常开导她。在我看来,人生不应有后悔二字。不管是跳槽换工作、炒股选错股,还是做错了事,哪怕是遭遇社会变化的打击(当然我并没有),我都不会后悔,也不会惋惜。人生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向前,时光无法倒流,纠结过去毫无意义,无论选择对错,都已成为过去,时间会慢慢化解一切。

而且,我在第一期就说过,我是天选之子(等我活到80岁,再正式给自己确定这个称号)。既是天选之子,就意味着我做的任何决定、任何事,都是上天的安排,都是为我好。从长远来看,眼前的问题都不足为惧,坏事最终都会变成好事。如此一来,又有什么可后悔惋惜的呢?正是靠着老天的眷顾,我才能顺顺利利走到今天。

就拿父亲来说,他当年学习确实优异,家里其他兄弟早早辍学,唯独他热爱学习,也确实有实力上高中。我上初中时,父亲还能辅导我数学,他的智商不容置疑。

但大家不妨想想,如果父亲当年真的上了高中,会怎样呢?那或许就没有今天的我了!这可是全宇宙最重要的事,不是吗?就算父亲上了高中又如何?开启另一种人生?和别的女人结婚?生下其他孩子?就算他的日子过得更好了,那我呢?没有我的宇宙,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所以,那些感伤过去的作品,想看就看看吧,不过也别太当真。人生最重要的,还是要向前看。

另外,我爸就算想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人生,也不该总想着改变我出生之前的事,应该多考虑改变我出生之后的事儿。

好吧,这是一个极度自恋、自信且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对世界的看法,但这并不代表我是唯心主义者,只是想强调自我的重要性。一旦你足够自我,就不会被周围环境左右,能够心无旁骛地勇往直前。

话题扯远了,言归正传。父亲自二十年前离开南京后,就再没回来过。

在那个年代,一旦进入某个单位,就仿佛成了单位的“终身员工”,没人会想到有一天会离开。所以,包括爷爷和父亲的兄弟们在内,大家都觉得父亲去了苏北油田,就不会再回来了。下放结束后,爷爷带着另外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回到南京南湖边,在原址上盖了三套房子,分别给了大儿子、三儿子和小儿子。小女儿出嫁了,自然不需要房子。而父亲离家十几年,爷爷压根没考虑给父亲也盖一间房,完全没这个打算,所以就只盖了三套。

对此,我倒是挺理解爷爷的,他真的很不容易,简直太厉害了。

换成现在的我,要是生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不仅要养活他们,还得给他们盖房子、准备彩礼娶媳妇,光想想我就头疼,对我来说,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爷爷靠着从老家宝应带来的采藕手艺,在计划经济时期,偷偷上街卖藕,养活了一大家子,给老大准备彩礼娶了媳妇,回到南京后,还为老大、老三和老四盖了新房子,真的太了不起了。

我至今都还记得那些房子的样子。外墙是红色的砖墙,屋顶铺着黑色的瓦片,在整个南湖边,那是最整齐、最新的房子。

可惜,这些房子没有父亲的份。

然而,父亲的调令已经确定,他必须回南京。刚回来时,他得找地方住。

爷爷再次展现出他的厉害之处,解决了这个难题。

在老大、老三和老四那几栋红墙黑瓦的大房子后面,是爷爷的老宅。老宅是青砖砌成的,整个房子看起来黑乎乎的,比前面三间新房子矮了不少,但面积倒也不算小。老宅进深不大,却很长,长度差不多是前面两间新房加起来的长度。于是,爷爷在老宅里又砌了一堵墙,隔出一间给父亲。即便如此,爷爷还留了两个房间,我们住其中一间。

就这样,我跟着母亲,从栖霞的家搬到了南湖边,开启了人生新的阶段。

如今的南湖,是一个开放式公园。上一期提到,老爸六十多岁时和别的老头打架,就是在这个公园里。

但在三十多年前,这里还是城乡结合部。南湖边的住户,通过一条条小巷子,与外面的大马路相连。

路就像人体的血管,有主干道、支线,还有支线附近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一根根连接着支线,不断向深处延伸。

那时爷爷家,也就是我家,就在像毛细血管一样的小巷子根部。这条小巷从大路一直延伸到南湖边。

小时候,我觉得这条巷子特别深。如今再去看,原址已经建成了社区,盖起了许多七层楼,现在感觉进这个社区并没有多深,可能是小时候个头小,对距离的感知比较夸张吧。

那就先从湖边的景象说起。

爷爷隔给我们的那一小段老宅,离湖边最近。湖边是一片浅滩,泥土又黑又脏,树桩上拴着几条小船,那是湖泊管理员的船。爷爷那时已经退休,不再采藕,伯伯和叔叔们也都有了正式工作,所以也不采藕了。不过,极其偶然的情况下,叔叔会去采一点藕补贴家用,这事儿后面再细说。

离湖边稍远一点,有一个水泥砌成的小屋子,门是刷了红漆的铁门,据说那是湖泊管理员住的地方。但在我的印象里,这个小屋子的门从来没开过,也没见过湖泊管理员,估计他平时很少来。

再远一些,就开始有住户了。首先就是我们家,爷爷建房很讲究风水,房子都是侧面对着湖,大门开在通向湖的小巷子旁,出门右拐就能看到湖,左拐沿着小巷子就能走到大马路。

沿着湖还有很多人家,也有各自通向大马路的小巷子。整个湖边最新的红砖瓦房,基本上就是我们家前面那三套。

回到我们家这条巷子。出了家门,向右是湖,后面会专门用一期来讲这个湖。向左走几十米,是另一个邻居家,记得那家有个姐姐,后来还带着我们一帮小孩玩过公主王子的游戏,现在想想,那游戏挺幼稚的。

再往马路方向走,有一个公共厕所,虽然很脏,但有总比没有强。在厕所这儿,小巷子分叉了。分叉之后的巷子,两边住户越来越密集,一户挨着一户盖房子,不像湖边的住户,周围有大片空地。

分叉后右边那条巷子没什么特别的,有两个同学住在这儿,这条巷子通向大马路边的路口,那儿有一家小卖部,小卖部老板的孩子和我是同学。那个年代的小卖部卖的东西都很便宜,橡皮筋是一根一根卖的,一分钱一根,我们偶尔会买几根来弹着玩。小卖部里的食品对我来说还是有点贵,所以虽然种类不少,但我印象不深。

分叉后左边那条巷子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有几个很有特点的住户。

一开始是几家普通住户,好像其中有一家后来养豚鼠。有段时间,南京特别流行养豚鼠,这家养了好几笼子,也不知道最后有没有赚到钱,估计够呛。

经过这家养豚鼠的住户后,是一个女同学的家,她家有一台大彩电。在1988年到1990年,有大彩电可是非常稀罕的事儿。我最爱去她家看《聪明的一休》动画片,所以特别爱和这个女同学一起玩。

这里有个岔路口,有个疯老头每天在岔路口前对着墙壁大喊大叫,据说是那个年代精神受到过刺激。

再往后一家,是做烤鸭的。如今,整个南京城的烤鸭店,门头大多写着“水西门烤鸭”,不出意外,说的应该就是这一家。

只要走到他家附近,就能闻到满鼻子鸭子特有的香味。走近一看,一个黑乎乎的大棚子下面,有一个白白的东西,那是一口井,井的周围用白色石灰漆刷得很整齐。井的下方,是一个巨大的炉子,一只只白花花的肥鸭子就从井口挂下去,在炉子上烘烤。

不得不说,这家的烤鸭味道真的绝佳,爷爷最喜欢买他家的鸭子给我吃。难怪现在南京所有的烤鸭店都叫水西门烤鸭,确实名不虚传。

经过这家烤鸭店后,巷子两边便是密密麻麻的居民了,这些邻居我都不认识,巷子一直通向大马路。巷子口大马路旁边,就是我最初就读的小学。

这一期就先讲到这儿,下一期我会仔细聊聊这个湖,讲讲在湖上钓老鳖、叉鱼、划船以及冬天湖面结冰的事儿。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爱生活 ( 苏ICP备2023004896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40201133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4 12:41 , Processed in 0.84812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