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反复回顾修改这篇文章时,越发觉得自己的头脑似乎不太寻常。不过,我就是我,即便头脑不太正常又能怎样呢?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从来不是我有多么优秀出色,毕竟比我厉害、比我优秀的人多如繁星(等写到工作相关内容时,会向大家介绍那些比我强的厉害人物)。于这世间,最为关键的永远是“我”,我就是我,我是谁,这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哪怕我真的脑子有些问题,哈哈。 每个人都拥有生日,过生日本是一件充满仪式感的事情。然而不知为何,我对过生日这件事兴致缺缺。在我十岁那年,父母为我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生日会,自那之后,我便再无过生日的记忆。后来结婚了,也只是给老婆过生日,因为我俩生日相近,按老婆的说法,给她过生日,顺带也就给我过了。可实际上,我对生日与否根本不在意。 那次十岁生日,父母邀请了叔叔伯伯们,让他们带着我的弟弟妹妹们一同来庆祝。一时间,原本拥挤的小屋变得热闹非凡。生日会的具体细节我已记不太真切,唯有生日蛋糕令我印象深刻。父母给我买了一个巨大的生日蛋糕,放置在棚屋前的小桌子上。蛋糕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奶油,边缘镶嵌着一圈粉红色的小寿桃,这种带有一圈粉红小寿桃的蛋糕款式,在90年代可是最为流行的。天啊,这事儿竟已过去三十一年了,我却记得如此清晰,我的记忆力着实惊人,忍不住夸赞一下自己。 老爸切开蛋糕后,大家每人都分到一份,每个小孩都喜爱不已,我觉得那是我一生中吃过的最美味的东西。那时奶油的口感偏硬,咬下去是一块一块的,不像现在的奶油质地十分柔软,容易变形……吃到最后,两个最小的弟弟开始调皮捣蛋,用蛋糕往别人脸上涂抹,如此美味的东西,他们这般行为简直是暴殄天物。 好了,不再赘述生日会的过程,还是回归到我自身的本性。当我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有人能猜到我在想些什么吗?实际上,我所想的与生日会本身并无关联,我在思索父母为何要为我举办这个十岁生日会,且办得如此隆重。可在往后的三十年里,却再也没有举办过一次生日会,所以我对那个十岁生日会上的蛋糕念念不忘,为何我只尝过那一次,一年又一年盼着蛋糕,直至成年却再也没吃到过。 我老婆常说我思考问题的方式过于阴暗。的确,我这人确实如此。前几期我也提到过,我热衷于猜测别人的心思,别人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我都喜欢去揣测其目的和动机。对于关系极为亲密的人,比如我老婆,当我猜测出她内心的真实想法后,就喜欢直接告诉她。在与老婆刚生活在一起的那几年,她对我的猜测感到十分惊讶,虽说我无法百分之百猜中她的心思,但至少能猜对一半以上。 甚至有些想法,她自己都未曾梳理总结,只是凭本能行事,而我帮她归纳出来后,她听懂了,却会一脸迷惑地看着我,我对她那瞬间迷惑思考的表情印象深刻。 然而,随着我和老婆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她渐渐习惯了我这一套,也变得越发厚脸皮。如今我再点破她内心的任何想法,她都会轻松地否认,坚称我猜错了,随后还会对我一番打压和教训。所以说我老婆也是个厉害角色,十分聪慧,善于学习、改变和应对。 对于关系并不亲密的人,比如同事、领导、客户,我同样喜欢猜测他们的心思,只是因为关系不够亲近,我就算猜出来了也会默默藏在心里,不会当面拆穿。毕竟猜出来又点破了又能怎样呢?我能从中获得什么好处吗?无非是给自己树立一个敌人,或者让别人对我敬而远之罢了。 其实,猜测别人心思是每个人的本能,大家都会这么做,只是没人像我这样去总结,还把它写下来。我能猜别人,别人自然也能猜我,人际关系就如同润物的春风,在悄无声息中暗自进行。 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极具智慧,“交浅言深”乃是人际关系中的大忌。对一个人了解得越深入,就越能精准地猜透他的心思。越是熟知一个人的性格、家庭背景以及成长环境,就越容易洞悉他行事的目的和动机。所以在与他人打交道时,千万不能让别人过度了解自己,不要跟别人过多谈及自己的事情。 可为何我胆子如此之大,对自己的事情毫无保留,甚至还敢写下来呢?原因有二。 其一,没人认识我,而且我只是个小人物,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死猪不怕开水烫,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其二,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希望将自己以及自己的想法留存于这个世界,我当然要展现出一个真实的自我。倘若留下的是一个虚伪的形象,那就不再是我,而是另一个人了。在我看来,“我”才是宇宙间最重要的存在。再者,我已然四十岁,升职加薪这类事情我早已不再奢望,我与这个世界已无太多利益冲突。就像我猜中别人的心思却毫无用处一样,被别人猜中我的心思又能怎样呢?同样毫无意义。退一步讲,搞清楚一个脑子不太正常的人在想什么,真的会很有成就感吗?想必没人会如此无聊,对吧。 就拿记录这次过生日的事情来说。正常人回忆生日时,肯定会着重回想生日会上都来了哪些人,大家玩得如何,是否开心,对吧,这是常人的思维。但我却不太一样,一想到这件事,我就会思考父母举办这个生日会的缘由。毕竟在我看来,过生日本就是一件极为无聊的事情,毫无实际意义,你瞧我后面三十年都没过一次生日,不也开开心心地过来了? 思索片刻后,我觉得这次生日会,或许是父母的一次情绪宣泄。前几年在爷爷老宅生活时,他们的情绪想必受到了压抑,尽管他们嘴上从未提及,但我能猜到。 在我笔下的文字里,一切似乎都很美好:宽阔的湖面,肥硕的大鱼,温暖的老宅。然而,换个角度,从成年人的视角来看呢?那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环境啊!被污染的湖面,濒临死亡的大鱼,居住在破旧的老宅之中,夯土地面又黑又脏,顶上的电灯泡摇摇晃晃,还时常停电,宅子面积狭小,仅有一间房。这一切在成年人眼中,绝非那般美好。 更为关键的是,成年人之间难免会相互攀比。父母必定觉得爷爷有所偏心,看着爷爷给大儿子、三儿子、四儿子都盖了红砖黑瓦的大房子,每套都有一百多平方米,唯独二儿子自己一无所有,二儿子心里能没有想法吗?肯定有,可又无可奈何,毕竟父母也不能责怪爷爷,毕竟二儿子当年去了油田工作,谁都未曾料到会有回家的这一天。 父母回来后,大家生活在同一处,各种大事小事交织在一起,相互比较就难以避免。其他三个儿子的房子那般宽敞,自己的房子却如此破旧,还是爷爷好不容易腾出来的,这种巨大的落差着实让人难以接受。再加上我母亲是个虚荣心极强的人,她作为独生女,公公婆婆自幼对她宠爱有加,自尊心也很强,要说她心里没有憋屈,那是绝不可能的。 我还记得有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在湖边居住时,我的父母与其他几个兄弟家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吵,这便是他们情绪的一次集中爆发。那次争吵是因为他们觉得爷爷奶奶偏心,给其他几个兄弟的孩子买了零食,却没给我买。 他们真的是为了这点小事而争吵吗?甚至可以说,他们真的是因为我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而争吵吗?我倒觉得没什么,我这人神经大条,别人如何对待我,我都不太在意,反正我自认为是全宇宙的中心,不会在乎任何人、任何事。即便有人对我不好,我也会理解为宇宙本就如此,除我之外的每个人都只是这个宇宙背景的一部分而已。 其实,这不过是父母以我为借口,对生活环境的不公所进行的一次情绪大爆发。这便是成年人与小孩子视角的差异。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总体而言,我父亲和他的兄弟们还是相当有智慧的。他们之间在处理爷爷奶奶的遗产以及各种人情世故时,虽有无数次勾心斗角,但却从未真正红过脸吵过架。嗯……除了这唯一的一次。 等到后面讲述奶奶过世的时候,我会对父亲和他那些堪称模范的兄弟们做一个总结。倘若中国大地上的大家族都能像我父亲他们这般有智慧,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电视上常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家的儿女们为了老父亲的遗产争吵不休,甚至对簿公堂,那些人可真是没什么水平。再看看我的父辈们,同样有勾心斗角,却绝不红脸争吵,真可谓是“牛逼的模范兄弟们”。 最后回到前面的问题,父母究竟为何要为我举办一次生日会呢?十岁生日是较为重要的生日,这确实是一个无可争辩的理由,尽管我觉得过生日毫无意义,但大多数人可不这么想。 而最重要的原因,或许是父母离开了那个令他们压抑的环境,跳出了原本的竞争维度。在原地苦苦内卷,终究是无奈之举,若能以更高的维度来解决当下资源匮乏的竞争问题,不失为一种好思路。试想一下,一个人通过自身努力,在老家之外重新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且生活得还不错,那不得搞个像模像样的活动,把老宅的兄弟们都叫来看看,好好炫耀一番,彻底发泄心中的愤懑吗? 我承认,我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父母大概率真的是出于对我的爱,才为我举办了这个生日会,应该是这样。像我这样揣测他们,按我老婆的说法,纯粹是因为我自己心理阴暗,自己心里阴暗,就觉得别人心里也都阴暗。我老婆长得漂亮,她说什么都对。 我之前说过,我写这篇文章是不敢让父母知晓的,如今写了这一篇,就更不敢让他们知道了。我居然这样猜测我爸的心思,我怕我爸打我。虽说我爸都快70岁了,但在他面前,我依旧是个孩子。 每个小孩都爱吃蛋糕,我也不例外,可我又不过生日,没有专属我的蛋糕,那该怎么办呢?办法还是有的,在老婆给女儿过生日的时候,我就抢女儿的蛋糕吃。冰箱里有蛋糕的时候,我女儿的耳朵就特别灵敏,只要她听见我打开冰箱的声音,就会立刻跑过来,生怕我偷吃她的蛋糕。但我怎么会偷呢?我可是直接上手抢的,我都算得上是个惯犯了。 好了,关于这个平房的记忆即将画上句号,又一次要离开一个地方了。我在这个平房里住了大概两年,便又要面临一件大事——拆迁,现在最新政策好像改叫搬迁了,不过意思都一样。那个年代的拆迁政策其实还挺不错的,把你迁走之后,原地还会给你一套房子。 在我的印象里,整个拆迁政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如我上述所说,把你搬走,房子建好后,再在原地给你一套。第二阶段最为糟糕,把你迁走,给你一定金额的补偿,让你自己去买房子,想再回原地可就没门了,而且算面积的时候抠得要死,那点补偿根本不够买新房。这个阶段引发的问题最多,上访、闹事、甚至煤气爆炸……第三个阶段算是对第二个阶段的修正,依旧是现金补偿,但会根据住户家庭情况,结合人口数量,把金额往多了算,只要有面积,统统算钱,哪怕临时多盖一层楼都行。所以第三个阶段是拆迁暴富最多的时候,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政策,延续了将近二十年。至于后面是否还会有第四个阶段,我觉得有可能,能明显感觉到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变化很大,世界始终在变,经济基础有变动,政策自然也会随之改变。 上面这一小段是我个人总结和猜测的拆迁政策变迁史,真实的政策肯定并非完全如此,未来政策是否会改变我也不得而知。我只能说,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印象,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更不能当作投资参考。因为我是典型的印象流,只要有个简单印象,就敢大胆发表看法。 好了,本期内容到此结束,下一期,就要再次开启搬家之旅了。 |
Archiver|手机版|爱生活
( 苏ICP备2023004896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4 12:44 , Processed in 0.72411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