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二十二章 因果与“报应”

2025-2-24 11:22| 发布者: 爱生活| 查看: 61| 评论: 0

摘要: 才写到这本书的第二十二期,我便忍不住夹带些私货了。其实,文字的价值恰恰源于作者的这些私货。毕竟,若只是平铺直叙地书写一个人的生活回忆,又有何趣味可言呢?写作的终极目标,是要将自己的思想传递出去,让自己 ...

才写到这本书的第二十二期,我便忍不住夹带些私货了。其实,文字的价值恰恰源于作者的这些私货。毕竟,若只是平铺直叙地书写一个人的生活回忆,又有何趣味可言呢?写作的终极目标,是要将自己的思想传递出去,让自己的灵魂,在这浩瀚宇宙中刻下“本人到此一游”的独特印记。关于宇宙观,我打算放在全书的末尾探讨,在此,先聊聊因果这个话题。

人们常常提及“因果报应”一词。实际上,在这个世界的运行逻辑里,因果是切实存在的,世间万事万物皆遵循因果规律。然而,这个词的后半部分——“报应”,却并不存在。

因果的存在无需过多赘述。但凡学过物理的人都明白,在桌球台上,你需用白球撞击其他球,其他球才会落入袋中;足球场上,你要踢动足球,球才会飞入网窝;篮球场上,你只有投篮,球才有可能命中。这些因果关系清晰明了,肉眼可见。

还有一些因果关系,虽不那么直观。想要取得好成绩,你得努力学习,才会收获或好或坏的结果;进行投资,你得先投入资金,才会有盈利或亏损的结局;若想知晓任何因果,你得先去实践、去尝试。

因果关系中最具代表性的极端例子,当属混沌效应。太平洋这边的蝴蝶扇动翅膀,太平洋另一头才会引发风暴,可前提是,这只蝴蝶得先去扇动翅膀。

无论这些因果关系是否容易被察觉,它们都属于因果的范畴。

至于我说“报应”不存在,是基于另一种逻辑。“报应”本质上是一种有选择性的因果,按理说,它应是因果的一部分,是因果的子集。但“报应”这个词存在一个不合理的前提,正是这个前提,使得“报应”的逻辑出现了问题。

“报应”的前提是将人简单地划分为好人和坏人,并认为好人会有好报,恶人会有恶报。然而,这个前提是错误的,一旦前提错误,后续的整个推论自然也都是错的。纵观历史长河,你会发现,好人和坏人的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时刻处于变化之中。事实上,这世上的绝大多数人,都难以单纯地用好与坏来定义。比如,当一个人拥有了不受自身控制的巨大权力,且没有相应的制约条件时,对大多数人而言,他很可能会从所谓的“好人”变成“坏人”。但他真的变了吗?他还是他自己,张三依然是张三,并没有变成李四。一个人真的能如此轻易地从好人转变为坏人吗?换个角度看,对于他自己和他的家庭而言,他又可能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对吧?好人和坏人的标准过于主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察的角度。

我们暂且不谈那些位高权重的人,就说说普通大众。他们选择不做坏事,做个“好人”,是因为良心发现吗?并非如此,而是他们内心清楚,社会制度会让做坏事的人受到惩罚,所以觉得做坏事得不偿失。倘若有一天回到原始社会,社会秩序崩塌,这些平日里不做坏事的“好人”,会不会也变成坏人呢?在原始社会,帮助自己的村落攻打邻村,抢夺土地和水资源,这样的人算坏人吗?在那样的环境下,好人和坏人的概念变得模糊不清。

所以说,“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这种说法并不存在。你眼中的好人,在他人眼中可能就是坏人,而且人还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在好人和坏人之间来回转变。

幸运的是,尽管“报应”的前提条件存在问题,但因果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因果超越了“报应”这个概念,是无条件存在的,是宇宙的本源。所以,你选择创业,就有赚钱的机会;你触犯法律,就要接受牢狱之灾;你向湖里扔一块石头,湖面就会溅起水花。因果不会理会你是好人还是坏人,总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虽然我的回忆录目前只写到1994年,但其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因果律的要素。比如,在这一年,我日后跟随的两位老板正式开启了创业之路。一位是地板厂的老板,大概就在这一两年,他辞去广东省公务员的工作,回到南京投身复合地板的进口生意;另一位是灯具厂的老板,同样在这一两年,他的创业初见成效,正准备与意大利知名灯具厂合资建厂。对了,南京那位知名的空调经销老板,也差不多是在这一两年起步创业的。

由此可见,如今的一切并非毫无缘由,而是皆有迹可循,背后都存在着因果关系。倘若你没有察觉到,那只能说明你看问题的广度和时间跨度还不够大、不够长。

言归正传。关于住在城北的美好记忆已回忆殆尽,也差不多该回到城南了。

城南老宅的原址上,已然建起了一栋崭新漂亮的七层楼房。我们家分到的房子是三房一厅,其中客厅面积较小,在如今看来,这个客厅和餐厅差不多大。另外有两个大房间,分别供我和父母居住,还有一个小房间,是给婆婆住的,婆婆一直住在这个房间,直到96岁离世。

大概是在1993年左右,我们搬回了新家。当然,在搬回去之前,还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进行装修。

我房间铺设的是实木地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木材不算上乘。我工作后,在地板厂工作了三年多,所以对地板颇为了解。当时家里铺的是水曲柳地板,木质较为疏松,面漆是装好后再刷的,漆面质量与工厂出厂时刷好的地板相比,相差甚远,椅子轻轻一扎就是一个洞,到我结婚的时候,地板已经被扎得千疮百孔,像麻子一样。如今的地板,多采用来自东南亚的高档木材,质地紧密,拿在手上沉甸甸的,表面的面漆十分牢固,即使用力砸也很难留下印记。

父母和婆婆的房间铺的是强化地板,而这正是我后来工作的工厂的主营产品。现在大家都知道,强化地板是用碎木屑压制而成的便宜货,根本不值钱。但在当年,中国人对此并不了解,如今看似普通的强化地板,当年竟有许多是从德国进口的,令人难以置信。我后来的一位老板就是靠进口德国强化地板起步,生意越做越大。待后面讲到我工作经历的时候,会详细提及他从起步到辉煌再到没落的全过程。

此外,客厅铺设的是瓷砖,墙面刷了白色的漆,这些都是极为简单的基础装修,就不再赘述了。

除了基础装修,家里还购置了一套新家具。我房间的组合柜子造型最为复杂,下面是一排双开门地柜,上面依次是书柜、黑色玻璃酒柜、倒L型透明玻璃展示柜,倒L型下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起初什么都没有。上一期提到的各种拼装玩具,全都展示在倒L型透明玻璃展示柜里。这个柜子陪伴了我将近二十年,直到我结婚重新装修时,才被搬到阳台上。即便如此,它依旧顽强地展示着我的拼装玩具“大舰队”,后来随着女儿渐渐长大,它又变成了女儿的衣柜。

差点忘了说,这个房子的阳台非常大,这一点不得不提。由于我们住在二楼,且楼房临街,所以在设计时,二楼阳台向外延伸得很远,下方的人行道全部被覆盖,这样行人和下面的商铺就不会被雨淋到,那个年代有不少房子都是这样设计的。

既然拥有这么大的阳台,不用岂不可惜?于是,我们在阳台上加盖了一个十几平米的大房间,三房就此变成了四房。

这个阳台究竟有多大呢?即便被我们占用了十几平米盖房子,剩余的空间依然十分宽敞。老爸觉得这么大的空间浪费了实在可惜,于是决定在阳台上砌一个花园。老爸不知从何处捡回了许多红砖,还弄来一包水泥,亲自化身泥瓦匠,和水泥、砌墙,硬是盖出了一个三四平米的小花园。小花园里的土,是我和老爸从家旁边的公园里,一包一包铲回来的。刚铲回来的时候,都是黄土,后来的许多年里,我们陆陆续续往花园里扔了不少鱼内脏、鸡肠子等东西,我还买过化肥撒在里面。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这个花园里盛开的月季花,大得能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我曾在新浪博客上发布过这个花园里月季花的照片,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博客早已不再流行,我也不确定那些照片是否还在,改天有空得去看看。可惜小说网站无法配图,不然我一定把照片配上。

搬回新盖好的楼房后,我升入了六年级,即将面临初中升学。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对吧?但我可以明确地说,现实生活往往比书中所写更为离谱、更加巧合。

我们的新房子隔壁,仅隔着一堵墙,就是南京市排名第四的中学,当时被称作省重点中学,声名远扬。要是能考上这所学校,我出门左拐就能进校门,家里人再也不用担心我上学的问题了。

老爸曾和我开玩笑说,如果我能考上这所学校,他就给我造一个滑梯,让我每天滑滑梯上学。我听了开心极了,每天滑滑梯上学,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于是,整个小学六年级,我都在为了老爸的这个承诺而努力学习,尽管我知道他只是开玩笑,但这个玩笑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其实,六年级的学校生活并没有太多值得详述的地方。奇怪的是,明明我们长大了,孩子们的娱乐方式却变得越发简单。那时的小学,为了给道路拓宽让路,拆除了大操场,我们六年级的学生都挤到后面的一排平房里上课。操场变小了,娱乐活动也随之减少,一到下课,所有男生就会冲到仅有的空地上玩打架游戏,而且不只是同班同学之间打,不同班级之间也会较量。隔壁班最强壮的小孩,经常会来挑战我们班最强壮的小孩。而我们班那个最强壮的小孩,偏偏是班上成绩最好的,还是班长,他来自军区后勤部大院,是军人子弟,从小就很厉害,每次和隔壁班打架,他都会挺身而出,把隔壁班来挑衅的家伙揍回去。我觉得他成年后的人生应该会很成功,不过我和老同学早已断了联系,所以也不确定他如今的状况。而我呢?我从不敢下场打架,因为我胆子小,实力也不行,当时身高还不到127,只能在旁边起哄助威,想想真是没出息,看来没出息这件事,从小学打架就能看出来了。

学校生活就讲到这里吧,直接快进到毕业考试,我实在不想再写小学的事情了。

到了填报初中志愿的时候了。

那个年代填报志愿,和现在截然不同。现在是在考试成绩公布之后再填报,不太容易出现意外情况。而在那个年代,是先填报志愿,再进行考试。所以,各种意外和戏剧性事件层出不穷。

当然,考初中还谈不上什么惊心动魄的戏剧性。等考大学的时候,再让大家见识见识,什么叫做现实比小说还要夸张。

我小学时的成绩一直都不错,虽然不是班上的第一名、第二名,但也从未掉出过班上前十名。填报志愿的时候,都是我们学生自己在班上填写,所以完全是我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的第一志愿该填哪里呢?是填南京市最好的初中,还是家门口的这所省重点中学呢?我内心肯定经历过一番激烈的挣扎。我还是有希望考上南京最好的初中的,但家门口的省重点中学也不差,虽说比不上最好的学校,可也是相当优秀的,而且关键是离家近啊,老爸还答应过我,如果考上,就造个滑梯让我天天滑滑梯上学。所以我担心,万一第一志愿没考上,还耽误了第二志愿的录取,那可就亏大了。结合前面提到的填报志愿规则,那个年代是在考试前填报志愿,风险和意外众多,为了保险起见,我便不管不顾,第一志愿直接填了家门口的省重点中学。

我曾说过,无论我这一生过得如何,我都从不后悔。

最后成绩公布,我的分数超过了南京市最好中学的录取分数线。不过,我并不觉得可惜,因为我即将实现滑滑梯上家门口省重点中学的梦想了,相比于这个梦想,最好的学校又算得了什么呢?

下一期,我就要开启初中生活的篇章了。对了,为什么前几期我那么确定自己的身高是11呢?因为我初中录取体检表上写得清清楚楚,刚上初中时我的身高是1.27米,由此推算,我四年级的时候可不就是11吗?

下期再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爱生活 ( 苏ICP备2023004896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40201133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4 12:41 , Processed in 1.83495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