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三十九章 高中时的学习方法

2025-2-24 14:48| 发布者: 爱生活| 查看: 87| 评论: 0

摘要: 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与初中相比有着天壤之别,至少在我个人的切身体会中是如此。初中时,很多时候我们都得紧跟老师的步伐,亦步亦趋地学习;然而进入高中,情况截然不同,大部分时间需要依靠自己的自学能力,起码我 ...

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与初中相比有着天壤之别,至少在我个人的切身体会中是如此。初中时,很多时候我们都得紧跟老师的步伐,亦步亦趋地学习;然而进入高中,情况截然不同,大部分时间需要依靠自己的自学能力,起码我是这样的。

另外,高中的体育课大幅减少,只有高一的时候还设有体育课,到了高二,体育课就被取消了。所以整个高中时期,体育老师没有给我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象。而在其他科目中,能让我印象深刻的老师也寥寥无几。

当然,我的班主任除外。她陪伴我们的时间最为长久,而且她不仅教过我姐姐,还教过我历史,因此班主任在我心中的印象十分深刻。除了她,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要数语文老师了,关于班主任这位历史老师,我们之后再聊。这位语文老师,堪称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最为深远的人之一,尽管他或许对我毫无印象。

这位语文老师拥有一个相当厉害的职称,好像是江苏省特级教师吧。我不太清楚当时教师评级的具体体系,但总之这位老师非常牛。他身材高大,戴着眼镜,说话慢条斯理,逻辑思维极为清晰。在教我们的时候,他年纪已经很大了,当时似乎已经退休好几年,快七十岁了。不过由于他教学成果显著,带出来的学生都非常出色,所以学校又将他返聘回来,成为了我们的语文老师。

语文老师授课确实很有一套,完全配得上特级教师的称号。他总是能用极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将知识点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让我们一听就懂,这也证明教师的评价体系还是很靠谱的。但我对他印象深刻的原因,并非他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而是他特别喜欢在上课时跟我们分享他过去的经历,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吹牛逼”。

他常常绘声绘色地描述:“我曾经去过某某地方,那里的美食可好吃了,味道是如何如何独特,说得我们一个个垂涎欲滴。”又或者说:“到过某某地方,那里的食物实在不合我口味,我还是觉得老家的白米饭最香。”这些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趣味十足,这也是为什么我如今对出差和旅行并不反感,毕竟我也是个十足的吃货,热衷于到不同的地方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和美食。

当然,这些还不是最关键的。最让我深受触动的,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述那个特殊年代的事情。他的语言生动形象,仿佛拥有一种魔力,能把当时发生的事件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学生眼前,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仿佛那些场景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而且,他不会讲述那些高高在上、晦涩难懂的高层事件,而是挑选他身边真实发生的事情来讲,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因为高层发生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太过遥远,说了我们也难以理解,而身边的事情却很容易引发我们的同情与共鸣。不过,这些场面较为敏感和血腥,在这里就不详细描述了。即便我已经写得十分收敛,这段文字仍有可能被屏蔽,或许我会在自己的网站上完整记录下这些内容。

正是因为语文老师对那个年代的生动描述,深刻影响了我如今的许多行为。

平时在网上冲浪的时候,我不太喜欢去管别人的闲事,也不热衷于追逐热点。但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对某些大V、名人实在看不惯,就是那些喜欢借着部分人财富来路不正的话题,挑动大众对立情绪的家伙。他们拥有众多粉丝,这些粉丝在他们的博客评论区里盲目跟风,吵吵嚷嚷,实在令人厌烦。

所以,我偶尔会站出来怼一怼这些人。当然,我也就怼过一两次,现在我也不再理会了,毕竟说白了,这些事与我何干呢?

其实这些大V都精明得很,当他们指责某些人财富来路不正的时候,他们心里到底在盘算什么?他们无非就是想借助挑动大众情绪,从中捞一笔快钱然后跑路罢了。难道还真有人会天真地以为,他们挑动对立情绪,打倒富豪之后会带着大家一起分钱?这种靠挑动民间对立情绪赚来的钱,真的能安心揣进兜里吗?

而那些在后面盲目跟风、嗷嗷叫的人,也真是傻得可以。他们以为跟着这些大V、名人摇旗呐喊,就能扳倒既得利益者,然后分得一杯羹?

当然,说他们傻也不完全对,这个世界上哪有真正的傻子呢?这些跟风的人,也不过是想把水搅浑,看看能不能从中捞点好处。真要是出了事,带头的人倒霉,而他们却毫无损失,因为他们不过是跟着起哄而已。

所以,我从来不会跟随这些炒作的人。只要听过我的语文老师讲述的那些故事,就会明白,一旦社会陷入混乱,遭殃的永远是普通老百姓,永远是一波老百姓去斗另一波老百姓,普通人伤害普通人,甚至伤害自己身边的人,无一例外。

所以说这些普通人,真是典型的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到最后,大V们靠着这种手段赚得盆满钵满,移民去了美国,而普通老百姓呢,还不是得在艰难的生活中继续苦苦煎熬?

算了,说来说去,我自己也挺傻的,总是忍不住把这些心里话说出来。其实仔细想想,就我这点认知,那些真正聪明的人难道会不知道吗?他们难道悟不出来其中的道理?肯定有很多人都明白,只是选择沉默不语罢了。

所以,我也称不上什么聪明人,无非就是一个心思单纯的人罢了。

不如玩游戏。

开个玩笑啦,“不如玩游戏”是我在网络上回复帖子时的口头禅。很多时候,说什么都无济于事,看得清局势的人比我看得更透彻,看不清的人,你就算说破天也没用。我现在始终坚信一点,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人性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你把事情说出来又能怎样呢?二十年之后,依旧会有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依旧会有类似的人跳出来挑动是非。别说二十年了,我相信,五千年之后,这种人还是会存在。所以啊,倒不如什么都别管,继续玩游戏,继续享受生活。

闲话就扯到这儿吧。整个高中阶段,除了语文老师和班主任让我印象深刻之外,其他老师我几乎都记不起来了。

回到正题,聊聊我高中时候的学习情况。

其实我这个人头脑还算清晰,对待学习也是如此。我非常清楚自己哪门课学得好,哪门课比较薄弱,以及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学习。高中文科班一共有六门课,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我在这六门课上所花费的时间各不相同。

举个例子,语文和政治这两门课,我几乎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去学习。语文这门课,如果小时候基础打得好,那么高中的内容,听老师讲一遍基本上就能理解。无论是哪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和道理,只要你真正理解了文章的内涵,老师讲解一遍后,你就很难再忘记。考试的时候,大致把这些意义阐述出来就行。语文还有一些基础知识,比如文字的发音、近义词、形近字之类的,这些都是从小积累的,只要小学、初中时学习的内容准确无误,就能铭记一辈子,高中阶段延续着学就可以了,根本无需再花费额外的心思去记忆。

政治课也和语文类似,大题目都有一定的答题套路,什么案例体现了什么思想,都有规律可循。只要老师讲解一遍,大致的意思就不会忘记,考试的时候,把老师讲的大意复述一遍即可。如今看我写小说,洋洋洒洒几十万字不在话下,政治考试的那些大题目对我来说简直小菜一碟。如果真要写,我随便就能写上几百字,不过没必要罢了,反正只要把关键要点写出来就能得分。至于政治试卷里的选择题,也并不难,都有一定的倾向性,只要价值观不太偏激的人,有很多送分题,一般都不会选错。所以说,政治这门课,就算我一节课都不学,考试的时候也能拿到一定的分数。更何况我还跟着老师系统学习了一遍呢?

最终,语文和政治这两门课,我几乎没花什么时间专门去学,就是在高考前几天加强一下记忆就完事了。也就是说,别人要花费精力学习六门课,而我实际上只需要重点学习四门课。

其实严格来说,也算不上四门课,因为历史这门课,我花的时间也不算多。前几期我提到过,我家里曾经有半吨多重的书,后来都被我当作废品卖掉,用来买游戏机了。实际上,这半吨多的书,大部分我都看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历史书。我有一套厚厚的《中国通史故事》,分为上、中、下三本,我反复看了好几遍。对了,这套书我没卖,现在还放在我父母家的书柜上,因为我实在太喜欢了。所以,历史对我来说难吗?一点都不难,什么年代大概发生了什么事情,我都了如指掌。我学习历史,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死记硬背一些具体的年代,另外,就是认真听历史老师讲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老师会在课堂上告诉我们,某一件历史事件有什么意义,对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些内容只有听老师讲解才能知道。不过,只要你真正理解了,老师说一遍你就能明白,根本不需要再花大量时间去反复学习。

在历史知识中,真正的难点在于清朝晚期到民国这段时期。这段时间国家和民族正处于危难之际,重大历史事件众多,每个事件的意义也非常丰富,而且描述这段历史的书籍相对较少,几乎可以说寥寥无几。对于这段时间的所有事情,我几乎都是从历史课上学到的。印象最深的是鸦片战争的意义,有一大堆,我到现在还记得一两个,比如被帝国主义敲开大门,沦为商品倾销地等等。还有后面的《南京条约》,同样意义重大,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历史这门课,只要我稍微花点时间,就不会觉得难。

高三最后一学期的模拟考试中,我的历史成绩常常名列前茅。那时候,班主任对我有了全新的认识,她不得不给我的历史试卷打出很高的分数,尽管在她的印象里,我一直是个差生。

而地理则是我的薄弱学科。与语文、政治、历史不同,虽然地理属于文科,但我总觉得它有点像理科。东南西北的方位,一百多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这些我还能记得清楚,毕竟当年玩过《大航海时代》这款游戏。可惜,地理课可不是《大航海时代》,它不考你某个国家的位置或者首都在哪里,考的是各种气候带和季风。

天哪,季风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哪怕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纬度,冬天刮什么风,夏天刮什么风都不一样,而且还经常出现与直觉相悖的现象。比如地中海气候,就和我们这边的气候特征完全相反,这一切对我来说就像天书一样,我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英国的冬天会那么暖和,明明它的纬度比我们高很多啊。所以,地理这门课,我只能靠死记硬背。

一旦一门课需要靠死记硬背才能应付考试,那就意味着你在这门课上很难取得好成绩,上限也不会高。靠死记硬背记住的东西,考试时可能会派上用场,但只要出题老师稍微变换一下出题方式,你就会不知所措,因为你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知识。

所以,地理这门课一直是我的拖后腿科目。

最后就剩下最关键的英语和数学了。

前面我说过,我初中的班主任是英语老师,她教学非常厉害,为我的英语打下了极其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直到今天,我四十多岁了,依然受用,比如玩全英文的游戏对我来说毫无障碍。说实话,英语这门课和其他科目不太一样,它的大部分内容在我们小时候就已经学过了。高中和大学阶段又多学了几个从句句式,但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很少用到,谁平时说话会用那么复杂的句式呢?什么双重否定、状语从句,大家平常交流还不都是用简单直白的话语,就算不会这些从句,也不影响我用英语交流,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

所以我高三的时候,学习英语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背单词。

英语的各种从句不会也没关系,当然,我其实是会的。最关键的是单词量,只要你认识单词,大致意思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而我背单词的方式,和一般人不太一样。

一般人背单词是盖住中文意思,记忆英文拼写。我则相反,我是盖住英文拼写,只看中文。看到中文,就必须立刻知道对应的英文单词是哪个,然后再去背拼写。

别看这个细节上的差异似乎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它对人头脑里的思维影响非常大,到最后甚至会改变你脑子里思考时使用的语言。就靠着这么一个独特的学习方法,我的英语成绩好得超乎想象。

这个方法或许对现在的孩子有用,至少我女儿听从了我的建议,她的英语成绩也非常出色。

最后,就是最难的一门课——数学,这是我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学好的一门课。

这门课可能有点家族遗传的因素。就像我姐姐,她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优秀到什么程度呢?下一期我再详细说,总之优秀得让人难以置信。唯独数学是她的弱项,她高考的时候,数学只考了四十分。很夸张吧,那可是满分150分的试卷,关于高考的具体情况,我们之后再细聊。

而我到了高三的时候,数学成绩和我姐姐差不多,估计也就四五十分的样子。因为我整天逃课,再加上高一高二的时候,被太多其他事情吸引了注意力,导致数学课上我已经几乎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了。

这时候我该怎么办呢?我已经完全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了,数学这门课,只要稍微落后一点,就很难再追上去。

没办法,我只能选择自学。

我跑到书店,挑选那种厚厚的数学解题书。这种书不仅有题目,最关键的是有详细的解题方法。我专门挑选解题方法最为详细的,必须详细到每一步的解题思路和步骤都清晰呈现,我才会买下来。

然后,在其他所有学科的课堂上,只要有空闲时间,我就看数学书。

最后,语文复习课,我不听了,看数学;

英语复习课,我不听了,看数学;

历史复习课……讲到有趣的事情我就听一听,觉得没意思就不听,看数学;

政治复习课,稍微听一听,已经懂的题目就不再听,看数学;

地理复习课……这个还是要听的,毕竟我的地理比数学好不了多少。

就这样,我上任何一门课的时候,都在偷偷看数学。

放学了,别的同学都在教室里乖乖上晚自习,认真做作业,而我不一样,我一早就放学回家,在家里专心看数学。

就这样,高三最后一年,我白天黑夜都在钻研数学,连游戏都不玩了。

最后,高考的时候,150分满分的数学试卷,我终于考到了七十分,这都是我努力的结果。

苍天不负有心人,我的努力也算是得到了一点回报,至少感动了我自己。

下一期,我们就来说说高考的事情吧,那可真是相当有意思。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爱生活 ( 苏ICP备2023004896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40201133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4 12:41 , Processed in 1.97385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