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几期都在为高考做铺垫,本期终于到了这最后的关键一战——高考。在高考前,能准备的都已准备就绪,那些来不及准备的,此刻也只能听天由命,我只能鼓足勇气,直面这场大考。 高考当天,我骑着那辆二手女式小自行车,一路“咕叽咕叽”地朝着考场奔去。抵达考场时,许多学生早已在那里翘首以盼。待考场大门缓缓敞开,我随着拥挤的人流,迈进了考场教室。 第一门考的是语文,这也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门考试。进门时,老师仔细地检查准考证,紧张的氛围瞬间被拉到顶点。 然而,当真正开始做题,紧张感便悄然消散,剩下的唯有全神贯注地答题。在那种高度专注的状态下,外界的一切干扰都被自动屏蔽。 一番奋笔疾书后,我完成了整张语文试卷,其中包括一篇洋洋洒洒的大作文。我抬起头,望向考场前方的时钟,不禁诧异:“不会吧,我竟然提前一个小时就做完了?” 语文考试是时长最长的科目,足足有两个半小时,也就是150分钟。由于题目众多,作文的字数要求也颇高,所以很多同学都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正因如此,才特意设置了这么长的考试时间。可我为何做得如此迅速,竟能提前一个小时交卷? 如今看过我小说的人,便能理解我语文试卷为何做得这般快。每天因为送小孩上学,我会早早到达办公室。从七点半到八点半这一个小时,我利用这段闲暇时光写小说。仅仅这一个小时,我就能写下四五千字,之后再趁上班空闲时稍作修改,便可以发布。即便是这样随意为之,也比我写第一篇小说时认真许多。写第一篇小说时,我纯粹是为了凑字数,写完就去打游戏,连修改都省了,所以那篇根本不堪入目。 正因为我打字速度快,思维也敏捷,所以语文考试最后那一千五百字的作文对我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当然,我的文笔欠佳,只能做到把文章写得通顺,想要达到笔意深刻、意境优美的程度,那还差得远呢。不过应付考试倒也足够,这就已然满足。 提前一个小时写完语文卷子后,我一时不知该做些什么,于是决定再检查一遍试卷。我从姓名、答题卡,到每一道题目,都仔仔细细地复查了一遍,似乎并没有发现什么错误。检查完毕后,我再次抬头看时钟,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四十分钟,这时间也太长了吧。 此时,百无聊赖的我陷入了激烈的心理斗争。 我究竟该不该提前交卷呢?这可是高考啊,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如果提前交卷,会不会让别人觉得我对这场考试不够重视?可要是不提前交卷,坐在考场上无所事事,实在是太无聊了。若是左顾右盼,还有被老师误认为作弊的风险。趴在桌上睡觉吧,同样会被人说闲话,人家依旧会觉得我对高考不够上心,这和提前交卷的结果没什么两样。 就这样,内心经过五分钟的天人交战,我终于下定决心——提前交卷。 于是,我提前了半个多小时交上了答卷。在平常的考试中,提前交卷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毫不夸张地说,从小到大,十几年的学习生涯里,除了高中数学,我在任何时候、任何科目考试中,永远都是班上第一个交卷的人。所以,在监考老师诧异目光的注视下,我坦然地提前交卷了。想必这位监考老师和我预想的一样,心里纳闷:“这小孩怎么这么不懂事,怎么能如此不重视这场人生最重要的考试呢?哎,这小子肯定是个学渣。”嗯,差不多就是这样吧。 我才不管那么多,提前半小时交卷后,便提前半个小时走出了考场。考场外,家长们早已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得水泄不通,黑压压的一片。当然,我清楚我的父母并不在其中。没关系,我就权当这些家长都是来迎接我的。于是,我顶着家长们的目光,淡定地从考场走出来,在人群中挤出一条路,长舒了一口气。 考完语文,我又骑着那辆二手女式小自行车,“咕叽咕叽”地回家了。 语文之后考的是数学,数学对我来说实在太难了,别说给我两个半小时,就算让我研究三天三夜,我也做不出来,所以根本不可能提前交卷。我在考场上抓耳挠腮,可直到考试时间结束,那些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反正我的数学算是没救了。 数学考完,接着是英语。英语对我这个文科生来说太过简单,我依旧提前交卷。 英语之后,是史政地三门综合。我高考那年,历史、政治、地理三门科目是合在一起考的,具体满分多少分我已然记不清了,也不记得这场考试我有没有提前交卷。要说困难,这三门里也就地理让我觉得有点难度,所以估计当时也是提前十分钟交卷吧。另外,历史可能发挥有些失常,最后三门综合的分数算不上很高,但也不算低,普普通通。 那么,我这个骑着二手女式小自行车,调皮捣蛋的学生,最后考了多少分呢? 语文满分150分,我考了127分,比姐姐的147分整整低了20分;数学满分150分,我考了70分,一个十分吉利的整数,很好记,比姐姐的40分高了30分,不过数学依旧是我的短板;英语满分120分,我考了109分,又比姐姐的满分120分低了10分。这么看来,我的语数外三门课总分,竟和姐姐的一样。 剩下的史政地三门综合成绩,好像也和姐姐差不多,时间太过久远,已经记不太真切了。 总之,我这个学渣最后的高考成绩,和姐姐当年的成绩相差无几。但在我高考那年,恰逢大学第一次扩招,我的成绩竟然够上了第二批本科录取线,而且还超出二本线十几分。在当时的文科班,我的成绩一下子跃入全班前十名。我的天哪! 也就是说,高中三年,历经无数次考试,我考得最好的一次,居然是高考! 我能说什么呢?我简直对自己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怎么这么厉害呢?我的心态为何如此之好?我的抗压能力怎么这么强?我的…… 对不起各位,此刻我已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夸赞自己,我觉得任何形容词都无法淋漓尽致地表达我内心那种觉得自己超牛的心情。归根结底,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牛逼啊!哎,果然我还是个学渣,连词汇都如此匮乏,翻来覆去,就是牛逼、牛逼,还是牛逼。 最后,大学录取名单提前送到了各个学校,我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学校门口的大橱窗上。文科班共有16个人考上本科,我便是其中之一。 感谢国家的政策,我考试那年,刚好赶上大学扩招的第一年。如果不是因为大学扩招,以我的成绩,可能会和姐姐一样留下遗憾吧。就像我之前说的,优秀的人无论在哪里都优秀。姐姐虽然只考上了大专,但她一直都很出色,工作之后依旧如此。而我是个学渣,倘若没考上大学,我的工作层次可能会更低。像我这种性格的人,要是再拿着低一层次的学历,等待我的人生,或许就不只是低一个层次那么简单了。 因为我是学渣加“人渣”,合起来就是渣上加渣,换句话说,我的人生可能会一步错,步步错。 幸好,高考这关键一步,我走对了。 至于我填报的那唯一一个志愿,那个生化环材本科院校和大专院校合办的法学专业,其实也没什么不好。法学这个专业作为我的知识背景,对我一生的成长都大有裨益。 另外,当时我的分数高出二本分数线十几分,南京市的绝大部分二本专业我都可以随意挑选,只可惜我没填报它们的志愿,也就无法选择。哈哈。 我选的这个联合办学的法学专业,最后毕业证上会有“联合办学”几个字。有就有呗,这可是如假包换的统招本科,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而且,也正是因为是联合办学,毕业时学位证卡得那么严格,才让我的人生变得更有意思、更具悬念,也更能让我体会到“现实比小说更离谱”这句话的含义。 现在能体会我这个回忆录前面某一期的标题了吧?我说我是上天眷顾的宠儿,是不是有点意思?放心吧,后面还有更多被眷顾的故事呢。 录取结果出来后,老爸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我至今都清晰地记得他脸上的表情。这个惊喜实在是太大了,他从未想过,儿子竟能帮他圆了大学梦。 举个例子,我们那个年代,考上大学的名单会登在当地报纸上,好像是《南京日报》还是《扬子晚报》来着,我记不清了。整整一个版面,刊登着整个南京市考上大学的学生名单。老爸对这张报纸爱不释手,最后,他小心翼翼地把报纸保存起来,放在一个包里,一存就是十几年。 可惜这张报纸只保存了十几年,因为我不太重视,搬家时,老爸也把它给忘了。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都是我老婆整理的,后来想起来时,问老婆有没有看到这张报纸,老婆说好像丢掉了,她还以为这张报纸是用来包裹毕业证,防止落灰的…… 算了,不过是一张报纸而已,进废品收购站或许就是它的归宿,不必在意。还是回到欣喜若狂的老爸这里吧。 老爸高兴极了,他觉得我能考上大学,全靠学校老师教得好,必须要好好感谢老师们。于是,他去商店买了一大包糖果,拿到老师办公室去分发。 老爸去老师办公室分糖果时,我没跟着去,只能在脑海中想象那欢乐的场景。说实话,老爸这次可真是破费了,他买的都是些好糖果。因为在老爸去学校分糖果之前,我偷偷吃了不少,所以知道里面有好多巧克力糖。 高考成功,对一个人来说实在是至关重要的大事。仅仅靠分发糖果,还不足以完全表达老爸内心的喜悦。事实上,他还做了另一件事来庆祝我的高考成功。那就是,老爸同意了我买电脑的请求,决定带我去买电脑。 如今的人可能觉得买电脑算不了什么大事,可在2000年,买电脑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那时候,家里有电脑的人并不多,而且电脑价格昂贵。老爸给我买的那台电脑,价格高达七千块,几乎是他一年的工资。 扪心自问,到现在为止,我给女儿买过什么东西能抵得上我一年工资的吗?没有,对吧?所以说,老爸决定拿出一年工资给我买电脑,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决定。要知道,我的家庭条件并不好,老妈下岗后在一家私人小超市工作,老爸所在的工厂也是岌岌可危。当然,这些烦心事以后再说,本期还是继续沉浸在喜悦之中吧。 终于,老爸怀揣着他一年的工资,带我来到了南京著名的电脑一条街。在那里,我见到了这辈子都未曾见过、未曾听闻的热闹景象。 整个珠江路上,人声鼎沸,到处都是买电脑的人。那些推着小推车调货的小伙子在仓库里进进出出,忙碌异常。下一期再讲吧,除了我买电脑的经历,我还会顺便聊聊和珠江路三巨头,以及和赚钱心态有关的事情。 本期最后再提一下我的几个同学吧。我最好的朋友体毛哥落榜了,他的落榜在意料之中。最后,他的父母想办法让他复读了一年,复读一年后,他应该是考上了本科。 另一个好朋友傲气小胖,我已记不清他的情况了,印象中好像没考上,反正后来也没再联系过。 最可惜的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他的成绩一直都很优异,我记得他每次考试都是班上第一名,可最后却遗憾落榜。可能是他填报的志愿太高了,全是最好的学校、最好的专业。他或许没有意识到,高考并非一个班的学生之间竞争,而是全省的优秀学生一同角逐。也许正因如此,导致他意外落榜。至于真实原因究竟是不是这样,我也不太清楚,这些都是我听其他同学说的,原因也只是我的猜测。他最后到底考了多少分,也无人知晓,因为发榜之后,他就再也没在教室里出现过。 好了,下一期,听,钱的声音。跨度二十年,讲述我眼中的珠江路三巨头的起落与盛衰。 |
Archiver|手机版|爱生活
( 苏ICP备2023004896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4 12:41 , Processed in 2.04406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