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五十七章 从业务到催收

2025-2-24 16:32| 发布者: 爱生活| 查看: 80| 评论: 0

摘要: 上一期提到我结婚的事儿,一切进展得快如闪电,快到我都感觉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步入婚姻殿堂了,整个过程波澜不惊。确实,仅仅恋爱四个月,我们就领了结婚证,这速度相当惊人。究其主要原因,还是我老婆的主观意愿 ...

上一期提到我结婚的事儿,一切进展得快如闪电,快到我都感觉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步入婚姻殿堂了,整个过程波澜不惊。确实,仅仅恋爱四个月,我们就领了结婚证,这速度相当惊人。究其主要原因,还是我老婆的主观意愿强烈,是她主动提出领证的。

要知道,大多数人在恋爱四个月的时候,可能还深陷磨合期,正为各种小摩擦而烦恼呢。实不相瞒,我这人性格随和又随意,对于婚姻这件大事,也没深思熟虑太多。老婆一提结婚,我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你们猜我当时心里咋想的?我就琢磨着,人生迟早都得经历结婚、生子这些事儿,与其拖拖拉拉晚解决,不如早点搞定,把人生大事都办完,这样我不就能早早回家安心玩游戏了嘛。别笑,我真是这么打算的。我这人特别怕麻烦,觉得恋爱结婚要是折腾太久,那可太麻烦了,快刀斩乱麻才符合我的行事风格。

现在回头看,还真是求仁得仁。如今的我,生活简单纯粹,除了上班,剩下的时间基本都花在玩游戏上。刚结婚那几年,我和老婆没少因为我玩游戏吵架。不过,随着年龄增长,最近这几年,老婆对我玩游戏这件事一点儿也不反感了,她甚至会安安静静地坐在我旁边,看着我沉浸在游戏世界里。

关于我和老婆因玩游戏吵架的事儿,就留到讲第二份工作的时候再说吧,毕竟现在,我的第一份工作也即将画上句号。

上一期已经讲了不少第一份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公司最后业务收缩、撤回浙江的主要原因也都有所提及,这一期就系统地梳理一下。

我的这份工作,是开展中国最早的信用消费送手机业务。客户只要承诺在网消费满两年,运营商就会提前赠予客户一部手机。这是个存在一定风险的业务,但不得不说,它的利润相当可观。只要能把风险管控到位,其赚钱能力远超普通生意。

然而,公司最大的症结就在于风险控制环节。公司和电信运营商签订了总合约,可具体内容我并不清楚。毕竟我只是公司在江苏招聘的基层员工,公司总部远在浙江,那些遥远的高层决策,我又怎么可能知晓呢?

不过,即便不清楚合作细节,我也能通过公司的实际行动猜出合约大概内容,毕竟所有的合约条款都会在日常运营中体现出来。公司开拓南京市场后,马不停蹄地迅速将业务扩张到省内其他周边城市。在扩张过程中,公司采取了极为激进的方式,几乎没有增加自身业务人员,而是选择培训运营商的业务人员,让运营商自行开拓业务并把控风控,这几乎等同于把业务的命脉拱手让人。如今看来,这无疑是相当愚蠢的决策。

但这只是事后诸葛亮的看法,在当时,公司做出这样的选择,肯定有其苦衷,或者说有不得不如此的缘由,我来试着分析一下。

其一,这项业务本质上属于个人消费小额贷款业务,可公司从上到下,没人真正懂行,没人意识到这其实是信贷业务,大家都单纯地以为这只是和促销相关的业务活动,这便是时代的局限性。

其二,公司一直极力避免大规模扩张人员,这或许意味着这项业务的利润空间有限。经过总公司测算,利润可能难以支撑庞大的员工队伍。

其三,公司在尚未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匆忙将业务拓展到周边城市,甚至不惜把风控这一核心环节交给他人,这明显表明公司和运营商之间签署的合同,必定有业务数量要求。他们的协议里,肯定规定了在一定时间内要完成一定任务量的条款。否则,就算公司再不了解信贷业务,也不至于傻到把风控大权交出去。

以上这些,都是我在二十年后的推测,毫无实际依据,但我坚信自己的判断八九不离十。这些对当时公司的猜测,都是我通过仔细观察公司行为得出的。公司选择何种业务方式、制定怎样的政策,都绝非无的放矢,背后必然有其目的。通过这些外在行为,我们便能推测出背后的目的,进而猜出个大概。

实际上,任何人、任何组织颁布制度、制定法条,背后都有其目的和逻辑。只要看透这些行为,就能推断出背后的逻辑。当然,我这话可能有点自吹自擂了,毕竟我也经常猜错。不过猜错也无妨,反正也没什么实质性影响。在任何时代的社会里闯荡,讲究的都是“一力降十会”,你再擅长揣测别人心思也没用,没有实力一切都是空谈。就像为什么公司老板能当老板,而我只是个小员工呢?即便到了今天,想要成功,就得比别人实力更强。别人不会生产的东西,你能生产;别人组织不了的事情,你能组织,这才是真正的实力。至于揣测别人心思,不过是旁门左道,江湖小技,难登大雅之堂。况且,绝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能猜到别人的心思,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和我之前猜测的差不多,公司业务开展一年左右,各种问题便接踵而至,大量消费者停止消费。用现在的说法,停止消费就叫“断供”,对吧?这项业务本质是信用消费,客户提前停止消费,可不就是断供嘛。我算不算得上是中国最早遭遇断供潮的人呢?应该算吧。

大量客户断供,绝大部分原因在于运营商的业务员没有好好把控客户质量。他们按照公司规定收集客户资料,很多时候只是为了收集而收集,为了满足条件而满足条件,资料大多是七拼八凑来的。他们的目的并非控制客户风险,而仅仅是满足纸面上的要求。运营商业务员对这项业务的理解和我们完全不同,他们觉得,只要符合担保公司纸面上的条件,就理应拿到手机。

正是因为业务员这种心态,很快就出现了业务员伙同客户伪造资料骗取手机的情况。

随着形势的变化,我的工作岗位也发生了改变。刚进公司时,我是驻点营业厅的信用消费业务员,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各地培训新业务的培训员,到最后阶段,我又变成了催收专员。

说到催收,如今早已不是什么新鲜概念。信用卡刷爆、消费贷断供,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专业催收公司来处理。他们会采取各种手段催债,包括但不限于给欠债者本人打电话、给其单位打电话、给其亲戚打电话,甚至上门到欠债者家中或单位,这些还算相对合法的手段。还有一些非法手段,我就不多说了,那些手段太过夸张,一般只能在网上的社会新闻里看到。

而我,就开始干起了催收这活儿。我一家家给断供客户打电话,催他们续费,对于电话解决不了的客户,我就上门去找。怎么样,和现在的信贷催收专员是不是如出一辙?还是那句话,虽然本质和催收专员一样,但当年的我并不懂,也没意识到自己干的就是这工作。

反正我当时就是个刚步入社会的愣头青,天不怕地不怕,啥电话都敢打,啥人都敢去找。我主要负责南京地区的催收工作。说实话,南京的这些客户,是我们自己公司的人发展起来的,所谓冤有头债有主,基本上都能找到本人。还记得我最初提到过,对于一些看起来条件不太好、没有正式工作和收入证明的人,我们会收取他们的房产证复印件吧?凭借这些客户留下的房产证复印件,我们基本都能找到人。

那个时候的消费者大多比较老实,只要当初不是存心骗手机的,被我们上门一找,还是愿意继续消费的。真正难以控制的,是那些一开始就存心骗手机的人,这些人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手机一旦到了他们手里,就如同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而这些人办理的业务,大多出自运营商业务员之手。

于是,我又干了好几个月的催收专员,也催回了不少客户。只是可惜,这种催收方式效率极其低下。即便我整天在南京城四处奔波,一天也只能跑几家而已。运营商业务员后期放出去的手机数量实在太多,多到海量,出问题的手机也相当多,靠我一个人去追,根本追不过来。

这项业务的失败已经显而易见。但其实还有个问题,我前几期说过,这家公司是从浙江来的,为什么在浙江就能成功,在江苏就不行呢?同样的业务,没道理一个地方能做起来,另一个地方却做不起来。

这里面当然有公司资源投入的原因。江苏公司的人数从未超过二十人,而浙江总部的人数多达几千人,业务范围也广泛得多,几乎涵盖了运营商所有的第三方外包业务。所以,浙江公司不会把风控这么重要的环节交给运营商的人来做,而江苏公司却没办法,人员控制严格,再加上受到双方合约中业务量条款的压力,公司领导不得不把风控环节放出去。合同没谈好,规划没做好,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业务的失败,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合作伙伴的差异。虽然没有前面那条那么关键,但也十分明显。公司在江苏找的运营商是一家弱势运营商,而浙江总部的合作伙伴是另一家强势运营商。后期我上门催收的时候,经常听到客户抱怨这家运营商信号不好。只要是断供的客户,几乎都会提及这一点。确实,当时这家运营商信号不好的缺点,几乎传遍了全国各个角落,大家都一致认为他家信号不行,这也成了很多人断供的理由。

我只能说,挺可惜的。其实,这家运营商的技术很先进,是国内第一家建设3G网络的运营商。但3G基站建设是个庞大的工程,需要从零开始,在推广初期,信号肯定比不上另一家运营商的老2G网络。现在你可能会觉得,3G还能不如2G3G网速快,体验感棒极了,现在让谁换回2G网络,肯定都不愿意。可在那个年代,还真是3G比不过2G。因为当时的手机不是智能机,大家对网络速度的需求没那么高。像现在我们常用的视频通话、手机看视频等功能,在当年都还没出现,大家连见都没见过,所以谁会在乎网速快不快呢?大家更关心的是信号好不好。如今很多常见的手机应用,在2004-2005年的时候,都还只存在于科幻电影里。

直到有一天,一切发生了改变。随着时代发展,技术日新月异,苹果手机应运而生。苹果手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手机的认知,是一款跨时代的产品。在最早的苹果手机上,各种基于网络的AP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时,大家才意识到,网速有时候比信号还重要。

也正是随着苹果手机的逐渐普及,这家运营商的口碑才慢慢好起来,因为他家的3G网络确实先进,速度很快。苹果手机进入中国选择的第一家合作运营商,就是这家。可惜,在2004-2005年的时候,网速快的优势毫无用武之地,所有用户都只会抱怨基站覆盖度不够,有些地方电话信号不好,把这家电信运营商骂得狗血淋头。

信号差,口碑就差,进而导致用户少,用户少,运营商就不够强势。而当时的另一家运营商就非常强势,公司在浙江的合作商是强势运营商,连带着他们的信用消费送手机业务也很顺利,提前断供的人极少。在强势运营商的背书下,这项业务简直就是印钞机,非常赚钱。

所以,归根结底,有两个重要因素决定了江苏这边的业务做不下去。一是总部对业务的规划不合理,合约签署从一开始就有问题,导致风控环节完全失控;二是弱势的电信运营商信号不好,口碑差,用户体验不佳。其他还有一些小原因,比如手机用个一年半载就坏掉,导致客户断供,但这些都只是小问题。

公司业务逐渐恶化后,就停了下来。浙江总部的大老板最终决定裁撤江苏这边的业务,浙江来的同事们陆陆续续都调回了浙江,而我们这些本地招聘的员工,则被推荐给运营商。说白了,其实就是裁员。公司和运营商关系不错,能把我们送到运营商那里上班,这处理方式还算人道,挺不错的。但别人能去,我可去不了。去了那边,也只是个合同工,也就是临时工。要知道,我的那位情敌,高考南京市排名32名的大兄弟,可是楼上的正式工啊。我去运营商那里做临时工,而情敌是正式工,这让我老婆会怎么想?所以我绝对不会去,是时候换份工作了。

虽然我的第一份工作就这样结束了,但我们做过的信用消费送手机业务并没有停止。后来,我老婆告诉我,他们营业厅来了个新的年轻人,还是个小帅哥,和当年的我一样,做的也是信用消费送手机业务。只不过,人家现在是一家知名银行的员工。说来也巧,这家接手我们业务的银行,也是我现在使用花呗小额信贷服务的合作银行,这世界还真是小。

直到2023年的今天,信用消费送手机业务依然存在,不过大家再也不用去营业厅办理了。打开各家运营商的手机APP,一定能找到这个服务项目。这项业务表面上是电信运营商在做,其实背后肯定有一家银行在提供担保,只是没有在明面上显示出来罢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爱生活 ( 苏ICP备2023004896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40201133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4 12:45 , Processed in 1.27621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