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经历了一系列波折后,我终于成功入职一家外企。不过可惜,这家企业处于外企鄙视链的底层——一家由韩国第二大财阀投资的液晶屏幕工厂。 我在工厂里担任物流部门的物流工程师,从这个岗位名称就能大概猜到工作内容。如今,“物流”一词早已家喻户晓,大家都清楚它涵盖的业务范畴。这个岗位主要包含两块核心工作:库存管理与发货管理。我们办公室共有六名同事,其中两人负责库存管理,四人负责发货管理,我起初从发货管理工作做起,后来连库存管理也一并接手了。 这里的发货工作看似高大上,实则没那么复杂。毕竟是成熟企业,流程极为规范,所有环节都能通过ERP系统紧密相连。韩国总部的销售人员可借助ERP系统,实时监测南京工厂的库存状况,并依据库存数据下达销售指令。南京工厂接到指令后,便由我们负责安排具体的物流运输路线。 当时产品的主要出口方向大致如下:韩国占比30%;国内占比50%,在国内份额中,一大半发往上海和苏州的保税园区,一小半发往广州的保税园区;欧洲、美国和日本共占剩下的20%。具体运输方式为:发往韩国的订单,通常安排工厂集装箱装货,由大卡车运送至山东荣成,再从荣成装船,通过海运抵达韩国;国内订单相对简单,使用大卡车运输,在各个保税园区之间往返;发往欧洲和美国的订单,运输方式较为直接。发往欧洲直接采用空运,抵达法兰克福、希思罗等港口;发往美国则根据货量决定,货量大时从上海装船,货量小时也选择空运。而发往日本的货物量极少,一般都是空运至成田港,不得不说,日本人似乎还有些“矜持”,毕竟那时日本仅存的液晶企业还在经营,想来也是有些微妙。 现在肯定有人疑惑,液晶面板居然还能用空运?要知道,如今液晶面板利润微薄,用空运岂不是要赔得底儿掉?确实,在当下,用飞机运输液晶面板几乎是天方夜谭,那微薄的利润根本不足以支付高昂的空运费用。但在2005年,情况却截然不同,那时正值液晶面板利润最为丰厚的时期。因为我的工作涉及发货管理,需要制作形式发票和箱单,所以对产品价格记忆犹新。那时,一块15寸的面板售价160多美元,一块17寸的面板售价180多美元,关键是当时汇率为1比8,可想而知这些面板价格有多高。正因价格高昂,才足以支撑起昂贵的空运成本。 如今一台笔记本电脑售价多少呢?3000元的笔记本用于日常办公已然绰绰有余,无论是14寸屏幕还是15寸屏幕,这个价格都能拿下。试问,有谁会将产品40%的成本投入在屏幕上呢?显然不可能。所以如今液晶面板价格已大幅降低,几乎与白菜价无异。如今做液晶面板若想盈利,只能依靠规模效应,除非是样品,否则大批量货物绝不可能采用空运。 乍看之下,我的工作似乎相当轻松,在办公室里通过电话和邮件调度物流公司,借助ERP系统安排仓库工人备货、发车,颇有指点江山的意味,感觉毫不费力。确实,这份工作本身难度不大,看似谁都能胜任,但难点在于工作量巨大,加班情况极为严重。 为何发货管理岗位要配备四个人呢?因为每天的发货量源源不断,一刻不停。从工厂的整体设计便可一窥究竟。整个厂房长度达两公里,八条生产线宛如八根笔直的“直肠”贯穿其中。工厂前方设有原材料码头,恰似这八根“肠子”的入口,专门用于接收原材料。由于有八条生产线,相应的“入口”也有八个。原材料种类繁多,主要是从韩国运来的液晶面板核心部件,以及几十种辅助材料。工厂前方每天都有大量四十尺货柜,马不停蹄地向这八个“入口”输送原材料。负责采购和投料的管理人员依照生产计划接货,随后将原材料投入生产线。 生产线一旦启动,便绝不能停下。在这长达两公里的生产线上,每个工人各司其职,打螺丝的专注打螺丝,装芯片的专心装芯片,液晶面板在生产线上一片接一片地向后传递。工厂厂长和我们生产管理部部长的办公室里,都配备了可视化管理屏幕,他们能够清晰地看到生产线每个环节的实时状态。八条生产线在屏幕上以八根大绿条呈现,一旦某条生产线出现问题,无论是速度变慢还是停止运转,大屏幕上对应的线条就会变黄,出问题的位置和环节则会变红。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生产管理部的工程师会立即赶赴生产线排除故障,问题严重时,厂长和生产管理部部长也会亲临现场。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种生产线设计极为精密,从原材料进厂到员工就位,一开始便安排得井井有条。生产线运转起来后,几百名工人、无数原材料各就各位,韩国的液晶面板核心部件也源源不断地从韩国运来。任何一条生产线一旦出现卡顿,几百名工人就会闲置,运送原材料的卡车也无法卸货,进而导致这些卡车在工厂门口堵塞,甚至可能造成当地交通瘫痪。 或许有人会问,工厂前方难道没有原材料仓库吗?产线停顿时,把原材料临时卸进仓库不就行了?很遗憾,工厂前方的原材料仓库面积狭小,仅能起到少量缓存作用。卡车运来的材料需要马上投入生产线,一旦产线意外卡顿时间过长,原材料库就会迅速积压,仓库“不堪重负”,厂长和生产管理部部长也会为此焦头烂额。所以,产线停顿是极为严重的问题,停顿一小时,公司可能就要损失数百万美元,甚至更多,这绝非夸张之词。当然,产线停顿的情况极少发生,我在这儿工作近两年,几乎没遇到过几次。 正常情况下,工厂的生产线不会停顿。工厂的“大嘴巴”持续吃进原材料,通过八条“直肠”般的生产线迅速消化,最终全部转化为成品,就像“拉屎”一样,统统被输送到我们的产成品仓库。生产线不停运转,成品便会源源不断地产出。八条生产线,每隔几秒钟就能生产出一块液晶面板。在生产线与物流仓库之间,每条生产线的末端设有四五个打包工人,他们一刻不停地进行装箱打包工作。八条生产线,光打包工人就有五六十人。 这些打包好的小箱子,由仓库工人整齐地码放在托盘上,再套上包裹整个托盘的大箱子,用电动铲车铲到仓库相应位置,扫码归位。完成扫码归位后,仓库的工作就能轻松些了吗?并没有。和工厂前方的原料仓库不大一样,我们的产成品仓库同样面积有限,最多只能存放工厂一天的产量。这意味着,只要生产线产出产品,我们就必须尽快发货,否则整个工厂就会出现“肠梗阻”,导致物流仓库爆仓。后端仓库爆仓又会反向影响整个生产线,造成产线卡顿。 所以,我们这些发货管理人员作为整个生产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每天都要时刻紧盯ERP系统,接收发货指令并迅速发货。韩国总部的工作人员时刻关注着南京工厂的库存状况,一旦库存足够装满一个40尺货柜,便会立即下达发货指令。我们随即根据指令展开行动,指定码头、联系物流公司安排卡车、调度仓库工人备货,在指定仓库码头装货。装好货后,卡车将货柜运往各个港口,发往世界各地。这里所谓的“世界各地”,绝大部分指的是上海、苏州,最多再加上深圳,在当时的业务范畴里,上海、苏州、深圳就代表了“世界各地”。 而这一系列流程一刻不停。你刚安排好一车货物的运输,八条生产线又产出一大批产成品,你不得不接着安排发货,从早到晚,一秒都不停歇。不仅白天如此,晚上也不例外。为了配合生产线的夜间运作,每天晚上都有人专门上夜班,负责安排库存和发货。 还记得上一期提到的,对于一家工厂而言,优秀员工的标准并不高吗?现在便能深刻理解了。确实,员工只需能够听懂指令、执行指令并完成指令即可,工作内容本身并无难度,但工作量却大得惊人,只有不断地加班、加班、加班,重复、重复、重复。 上一期提到工厂的口号,最后一句是“我们是worlds number1”,听起来有自夸之嫌,对吧?但实际上,这句话并不夸张。当时,这家工厂的出货量占全球液晶面板总出货量的22%,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而这占全球22%出货量的液晶面板,货运安排工作仅由我们四个发货管理人员负责,这工作量,着实令人咋舌。 我们四个人负责全球22%出货量的货运安排,能正常上下班吗?兄弟,想都别想!我每天清晨六点五十就得从家里出发,在厂车接客点上车,坐一个小时厂车抵达工厂前门,再从前门步行十几分钟走到工厂后门,也就是我们的仓库。打开电脑,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从早到晚,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忙得昏天黑地,一直到下午下班,匆匆去食堂吃个晚饭,回来继续奋战。通常要工作到晚上九点,在厂里吃完夜宵,才能坐上十点的厂车返回市区,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知。 这还没完,每到月底,我都要在工厂连续工作两天两夜,不回家。这是为了完成每个月最后两天的销量冲刺,以及处理次品。关于月底两天两夜不回家处理次品的事情,下一期再详细讲述。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我之所以能坚持下来,靠的就是还算不错的回报。说实话,这家工厂当年给出的待遇相当可观。每月基本工资2560元,加班一小时约15元,周六周日上班每小时20元,法定节假日上班每小时30元。粗略算一算收入:我们几乎每天都坐晚上十点的班车回家,上班时长按照工厂门禁刷卡时间计算,我每天至少加班五个小时,加班费就有六十元,还不算月底两天直接住在厂里不回家的情况。一个月工作日通常有二十八天以上,这样一个月至少有1800元加班费收入。除了每天晚上的加班费,周六全天上班也有报酬,一天工作至少十个小时,一天能拿到两百元左右,一个月又多了八百元。一旦遇到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更高。就这样,我一个月的收入几乎从未低于五千块。这收入不算低了吧?可惜,还是比不上我姐姐。她当时在美资化妆品企业工作,根本不需要加班,一个月就能有四千多块的收入,比我幸福太多了。 唉,作为男人,再苦再难也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在2005年,这份收入虽不算特别高,但也还说得过去。我老婆凭借我的收入,在她的同事朋友面前可有不少可吹嘘的资本。比如,有人问:“哎呀,你老公在哪里上班呀?一个月拿多少钱啊?”她就会说:“我老公收入不高,只有一个月七八千而已。”对方回应:“哎哟,七八千不少了哟,真让人羡慕呢……”她则笑着回应:“是吗?哦呵呵呵呵……”女人在一起就爱聊这些,吹嘘老公的收入。明明我只有四五千的收入,硬是被她吹到七八千。而且,这些女人表面上嘻嘻哈哈地聊天,心底却可能早已把对方骂得狗血淋头,真让人难以理解女人的心思。她们聊天背后,都是她们老公拼命工作换来的啊。 除了收入尚可,这里的福利也不错。每天一大早到工厂,就能享用免费的早餐,中午有免费的午餐,晚上自然是免费的晚餐。加班到十点的,还能去吃九点半为三班倒员工准备的宵夜,一天四顿饭,顿顿免费。并且,这四顿饭的伙食相当不错。早期,我们和韩国人吃的一样,有一种套餐,叫拉面加烤鸡,一人一份拉面,再加一只烤鸡。这里的拉面,其实就是我们中国人常吃的快餐面,只是在韩国被称作拉面。后来,由于这种吃法成本过高,为控制成本,工厂将中国人和韩国人的餐饮区分开来,中国人只能吃中餐,韩国人则只能吃韩国特色菜。 关于韩国的食品,其中趣事颇多,或许单独用一期来讲会更合适,这一期就先不展开了。这里说一说存钱的事儿。在工厂工作,收入还算可观。工厂不仅提供免费餐饮,还发放工作服,对于愿意住在厂里的工人,也提供住宿,并且每天都有厂车接送,可以说,衣食住行全包了。所以,在工厂工作,无论挣多少钱,基本上都能存下来,因为在工厂里根本没有花钱的地方。我们工厂地处荒无人烟的郊区,方圆几公里内连个小卖部都没有。每天除了加班还是加班,试问,挣来的钱该怎么花呢?休息日出去玩?别开玩笑了,一个月就休息那么两三天,平时累得像狗一样,一到休息日,只想倒头大睡,根本不会想着去消费。 至于我每个月挣的四五千块钱,既没时间也没地方花,只能交给我老婆。这就是在工厂工作的一大好处,存钱速度极快。后来我离开工厂,到市区上班,面对市中心的灯红酒绿,钱包根本不受控制。关键是,到市中心上班后收入还降低了。一边是减少的收入,一边是各种消费诱惑,在市中心上班,真的很难存下钱。相比之下,在工厂工作时,反而是存钱最高效的时期。 下一期,我就讲讲工作中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本期提到的处理次品,以及我对韩国美食的印象,相信一定有你不知道的新鲜事儿。 |
Archiver|手机版|爱生活
( 苏ICP备2023004896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4 12:45 , Processed in 0.51000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