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一百二十五章 财富与风险

2025-2-25 14:54| 发布者: 爱生活| 查看: 140| 评论: 0

摘要: 风险与财富,犹如共生的两面,相互依存,如影随形。 进入这家公司不久,我的人生再度迎来重大转折——我告别了居住三十年的老宅,迁至新的居所。这一变动,实则源于跨越三十年的因果脉络,也是我撰写这本回忆录时, ...

风险与财富,犹如共生的两面,相互依存,如影随形。

进入这家公司不久,我的人生再度迎来重大转折——我告别了居住三十年的老宅,迁至新的居所。这一变动,实则源于跨越三十年的因果脉络,也是我撰写这本回忆录时,选择从四十年前开篇的缘由。若不了解三四十年前发生的事,便难以理解我如今种种选择背后的逻辑。

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风险规避。我以为,对普通人而言,在追求财富的漫漫长路上,有效控制风险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这般说法或许略显片面,大概也就我这种谨慎之人能说得出口。若您不认同,权当骂我一声“怂人”,便也罢了。

人往往有一种惯性,当一个人曾取得成功,便会从上一次的成功经历中汲取经验,以此指导自身行为,期待再次复制成功。这,便是所谓的经验主义。

就好比许多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直至本世纪头十年间取得成功的老板们。他们成功的经验,无外乎“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通过上杠杆、扩大规模,日夜兼程、不顾一切地拼搏。然而,步入二十一世纪第三个十年,秉持这类经验主义的老一辈企业家,不少都陷入了困境。究其原因,是他们依旧沿用过去的经验,指导企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持续上杠杆、扩规模。

我并非否定他们的经验,在任何时代,这些经验都有着积极意义与正确性。我只是觉得,倘若他们在坚守成功经验的同时,能多考虑一些风险因素,结果或许会好得多。若能更加重视风险控制,而非一味猛冲猛打,世间或许就会少许多跌落神坛的唏嘘故事。

可惜,绝大多数人不太重视这种看似“畏缩”的方式。毕竟,过度关注风险、畏缩不前,确实难以获得成功。可我偏偏对风险有着敏锐的嗅觉,恰似狗能嗅出爆炸物,我亦能感知风险的气息。

就先从孩子的培养说起吧。大约在孩子即将步入小学之时,我妻子陷入了焦虑状态。彼时,她身边的亲戚、朋友、同事,在“鸡娃”这条路上可谓全力以赴。这些热衷于“鸡娃”的家庭主妇们,为了孩子的教育,几乎无节制地投入。无论是购置学区房,还是四处托关系、找门路,都一心想把孩子送进当地最好的学校。

在这股“鸡娃”大潮的影响下,妻子也向我提议:要不找找社会关系,送孩子去上当地最好的学校?从理论上讲,这个提议并非不可行,她并非毫无社会关系,家中也并非没有经济实力,但最终还是被我否决了。

相较于妻子,我的思维更为理性。因为这个选择背后潜藏着巨大风险。若真如妻子所言,花费大量金钱与人情,孩子确实有可能进入好学校。然而,入学之后,还需持续投入高昂费用。在这类优质学校里,非正常录取的学生,学费往往颇高。

对我而言,投入大几十万着实吃力,更为关键的是,这种投入风险极高。您或许会说,为了孩子的培养,不计成本的投入是理所当然,这也是大多数“鸡娃”家长秉持的态度。但我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判断一件事是否值得,需看其最终目的,以及为达成目的,投入是否能获得相应回报。

我们让孩子上最好的小学,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显然,不只是让孩子进入优质小学,而是期望孩子借此考上好初中。那考上好初中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自然是为了考上好高中。不言而喻,考上好高中,就是为了考上好大学。

那么,为了孩子考上好大学这个目标,在小学阶段就投入几十万,究竟值不值呢?以我的经历来看,学习成绩的分化主要出现在初三和高中阶段,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相对浅显,只要孩子适合学习,便很难拉开差距。当然,那些从小学就表现出不适应学习的孩子另当别论。

所以,我并非不支持“鸡娃”,只是认为要把控好“鸡娃”的时间节点,避免盲目投入。在小学阶段就投入几十万,倘若孩子不适合学习,那这笔钱岂不是打了水漂?这无疑是巨大的风险。

在小学阶段,重要的是让孩子跟上学习节奏。若孩子展现出适合学习的特质,自然能顺利升入初中。若孩子并无学习天赋,那么在好小学与差小学,又能有多大差别呢?不过是整日玩耍罢了。

倘若把这几十万放在初中阶段投入,是不是比花在小学更为靠谱?如此便能避免过早将钱花在没有学习天赋的孩子身上,规避一个重大风险点。

初中阶段,需要花钱的地方也不少,当时校外辅导机构众多。当孩子展现出一定学习天赋后,在初中阶段请各种校外辅导,助力孩子跟上学习节奏,顺利考上不错的高中,这难道不是更为合理的投资方式吗?

许多“鸡娃”妈妈从小学就砸下几十万,风险过大,不够理性。事实上,到了高中,孩子自身的实力愈发关键,有天赋与没天赋的孩子,到了高中,便不是金钱能左右的了。

高中阶段,如果孩子物理成绩总是徘徊在三四十分,那我敢断言,即便花上一个亿,这物理成绩也难以及格。所以,初中阶段才是“鸡娃”投入的最佳时机。在这个阶段投入资金,并非期望孩子能提高多少分数,而是让孩子跟上学习节奏,给孩子与家长一个机会,看看孩子到了高中,物理究竟能否及格。

到了高中,如果孩子物理总是不及格,那便无需挣扎,不妨把钱留着,送孩子出国留学。在孩子培养问题上,投资是存在回报边际的,并非投入越多,回报就越高。

秉持这种理性投入的心态,我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没花过冤枉钱。孩子上小学时,基本没在择校上花钱,只是保障日常的吃穿用度。当时规划的是,小学毕业后就近入学,再找些课外辅导加以辅助。

而到了初中阶段,幸运不期而至。还记得我在回忆录前面提及的那所初中吗?那可是南京市排名前四的中学,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后来这所中学居然关门了。一所好好的中学,说没就没,实在离谱。

具体关门原因我不太清楚,似乎是校长的办学理念过于超前,直接放弃初中,只保留高中,可高中又未能招到足够生源,最终只能关门大吉。能把一手好牌打成这般结局,我着实佩服这位校长。

自那之后,学校便一直荒废着,如此过了好些年。要知道,这可是位于南京市中心的优质学校啊。神奇的是,就在我孩子即将上初中的前一年,这所学校竟然原地复活,被南京顶尖学校之一收购,且专门招收初中生。

还记得这所学校离我家有多近吗?我爸曾答应我,只要我考上这所学校,他就建个滑梯,让我天天滑滑梯上学。由此可见,我家与学校仅一墙之隔。顺理成章地,孩子就近入学,进入了这所学校。

如今回头看,倘若我在小学时就花几十万,托人找关系送孩子去上南京最好的小学,最终结局能比现在更好吗?显然不会,结果是一样的。花不同的钱,却得到相同的结局,那这几十万不就白花了吗?事实就是如此。

如今,孩子也很争气,在全市高中生中能排到三五千名左右,比当年的我强了许多,这已然是相当理想的局面。此时,即便再花10个亿,她的排名恐怕也难有大的提升,毕竟高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天赋。

也就是说,除了初中花了些小钱,其他阶段我都没过多投入,投入产出把控得恰到好处。

大约就在这家公司工作期间,孩子初中快毕业时,我抓住这个时机,处理掉了老宅。时机堪称完美,因为不久之后,一场席卷全球的可怕疫情便爆发了。这一举措,让我成功规避了人生中最大的风险之一。

现在回想起来,我为何能如此精准地避开风险呢?是走了狗屎运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翻阅我曾经撰写的博客日记,我终于找到了答案。2010612日,我在新浪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房价必将下降与人口拐点的提前到来》的博文。现在去搜索,或许还能找到。原来,自己早已意识到这个风险点,没想到实际操作时,竟能如此精准地把握时机……

在我的博客里,还有第二篇关于人口的文章,是对上一篇文章的解读。当年,我将人口提前下降的原因归结于不孕不育问题。如今再看,这判断并非错误,只不过人们并非被动不孕不育,而是主动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

果然,人只能赚到认知范围内的钱,此言不虚。像我这般,认识到风险后便付诸实践,正是知行合一的生动体现。现实也确实给予了我积极的反馈。

回到本期开篇所提的问题。每个人都会凭借曾经成功的经验,指导自己未来的行为。以往如何成功,未来大概率便会沿袭相同路径。成功人士的经验,是勤奋、努力与上杠杆。

而我的经验,前半部分与成功人士相同,同样是勤奋与努力,但最后一点却与他们截然不同。他们选择上杠杆,我则侧重于控风险。

对于普通人而言,勤奋与努力依旧至关重要,我亦如此,始终保持着相当的勤奋与努力。然而,仅靠勤奋与努力,未必能确保人生顺遂,因为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风险的深渊,让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普通人的抗风险能力,相较于成功人士要弱许多。所以,对普通人来说,如果无法通过上杠杆、扩规模实现大富大贵,那就务必注重规避风险,守护好勤劳所得。

在我人生的前二十年里,曾两次成功规避重大风险,逃过两次“顶”。一次是2015年的股市顶,另一次便是2019年的房市顶。避开这两个关键风险点,才不至于让努力白费。

既然看得这般透彻,我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也就简单明了。继续保持勤奋努力,进行投资并耐心潜伏。在潜伏中静静等待,等待再次逃顶的机会。要求不高,在人生的后二十年里,只需再成功逃顶一次即可。

二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我就不信,在这漫漫二十年里,我还等不到另一次逃顶的机会?应该没问题吧。倘若我能走过这二十年,那便会成为我下一本回忆录的内容,真心希望自己能活到撰写下一本回忆录的时候。

当然,以上所言,皆为一家之见,或许更适合我这种平凡谨慎之人。社会的发展,终究还是需要更多有魄力的人去推动。所以,我这辈子即便未能成功,也坦然接受。

我无法告知他人如何走向成功,毕竟我自己也不算成功。但倘若您也是能力平平的普通人,只求安稳生活,那倒不妨参考一二。勤奋努力地工作,冷静理智地投资,把控好风险,静静等待时机,在高点适时离场,有时候这便是普通人的最优选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爱生活 ( 苏ICP备2023004896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40201133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3 17:51 , Processed in 0.44138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